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小城故事多 城南蝶变快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7月17日 08:12:00

  80年代初城南旧貌。(图片由宁海县档案馆提供)

  记者方景霞

  城南是一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土地。

  最繁华的曾是城南。清光绪年间,南门已人烟稠密、物产丰阜,更兼龙灯墙巷有孔庙书声琅琅,跃龙山脚有青云观晨钟暮鼓,这一繁华的景象,可从当时的《宁海县城图》窥探一二。至上世纪80年代,棉纺厂、化肥厂等我县最大、最有名的工厂大多在城南落脚;供电局、外贸局等机关单位集聚;图书馆和我县第一个菜市场等市政公用设施,也在这里崛起。至于当时的南门村,更是一面红灿灿的旗帜。

  最落寞的也曾是城南。1988年7月29日晚至30日晨,持续12个小时的暴雨,使得城南变成一片汪洋。当洪水退去,城南已是满目疮痍,并自此开始衰弱。工厂或倒闭或北迁,许多有点门路的南门人,也纷纷把老屋贱卖,掉头向北。只有老一辈南门人,还默默守候在这片土地上,维持着南门的烟火气息。

  最倔强的也是城南。洪灾过后,倔强的宁海人从废墟中爬起,擦干眼泪,开始在城南重整山河。特别是进入21世纪,宁海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出台,其“北进南延,东西辅助,两极带动一点”的发展战略,仿佛是一股久违的春风,给沉寂的南门带来了勃勃生机。2001年至2005年的“十五”期间,徐霞客大道亮相,飞凤山公园崛起,老南门铁桥变成新跃龙大桥。洋溪城市防洪工程北岸标准提高到防50年一遇洪水,南岸提高到防20年一遇洪水(2009年西溪水库竣工后,南、北岸防洪标准又提高到50年、100年一遇)。从此,南门人再也不用过“连下几场暴雨就提心吊胆,连夜打着手电到桥头看水位”的日子。

  2006年至2010年的“十一五”期间,城市发展战略把“南改”放在首位,兴宁南路打通、跃龙山桥重建、徐霞客公园众人夸……近年来,宁海又按照“十三五”目标,进行城南片“再提升”,老化肥厂地块改造、洋溪亲水平台、徐霞客大道西延伸等项目令人耳目一新!去年通车的兴宁廊桥,更是成为宁海人的“流量明星”和市民休憩的好去处,夏日里夜夜人山人海。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繁华到“7·30”洪灾之后的落寞,再到如今徐霞客大道、兴宁廊桥等地标的崛起,真可谓是小城故事多,城南蝶变快。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