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用艺术让农民找寻诗和远方

——走进大佳何镇葛家村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08月07日 08:36:40

  记者潘旭婷通讯员陈敏华

  (艺术振兴乡村·校地协同)

  “明天又有客人要来参观了,家里弄得干净点啊。”“知道的,知道的,这还用说啊。”昨天上午,在大佳何镇葛家村叶仙绒家,泥水师傅正在她家里忙碌着,“这间老房子原先一直空着堆杂物,自从丛教授来了后,现在清理出来,成了美术馆了。”

  叶仙绒可能从未想过,自己家还能挂一个美术馆的牌子,并且以她的名字命名。将三个孩子拉扯大后,叶仙绒和农村里大多数老人一样,都怕寂寞。“孩子们都住在城里,平时只有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就图人多热闹。”前几年,通过举办桂花节,葛家村打造桂语小镇的名头越来越大,每逢桂花开,便会让这沉寂在山头的村子活泛起来。“我们家在大路后面,很多游客看了桂花林,吃了农家饭就走了,我们这里还是冷清清。”叶仙绒说,老伴儿喜欢侍弄花草,家里也种了不少,这么漂亮的院子,也想让大伙都来看看。

  今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丛志强教授带着团队来到了村子里,这为小村的发展打开了艺术大门。看着在教授的指导下,村子脏乱差的卫生死角经过艺术加工后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小景点;村民废弃的酒埕、毛竹筒配上花草,成为一个个美丽庭院的亮点……这让叶仙绒心动了,主动将丛志强教授邀请到家里来,请他为自家院子出出主意。“丛教授一进门就看到家里贴着的对联,就问我是谁写的,我说是儿子和孙子写的。”这下教授便来了兴致,发现叶仙绒家以书画传家,当即就让她建一个美术馆。“你看,这个大柜子是我公婆结婚时用过的,格子窗……以前都放家里积灰尘,现在教授都让我拿出来,清洗干净,腾出一间空屋展示呢。”从4月份到如今,叶仙绒说家里真成了景点了,每天忙着接待,有台湾的、宁波的,原先不小的院子都站不下了。

  村子变美了,庭院变靓了,这让葛品高又萌发了新的想法。作为首批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的葛品高,眼光总会比一般人看得更远一些。借助丛志强教授的团队,葛品高将舅舅家的老房子进行了改造,打算开一个乡村酒吧。“农村发展光有颜值还不够,发展的动力应该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大家看到到手的真金白银,才能调动积极性。”葛品高说,自己一直在外经商,也走过很多地方,感受过当地的乡村,在他看来村子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自己先带头走出不一样的路子,旁人的思路就会打开,就像当初开办农家乐一样。

  如今,走在葛家村,随处可见村民自己的小创意,用竹筒做成落地灯,用碎布做成玩偶,用竹片做成凳子……件件创意,成了村庄最美的点缀。但是葛家村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借着村庄颜值提升,去寻找更高的目标。

  记者手记:

  艺术能振兴乡村吗?通过一天的走访,在葛家村找到了答案——将艺术转化成群众手里的实惠,乡村定然振兴!行走在村里的角角落落,不管是村里项目的实施,还是村民自家门口的清理,向上的力量扑面而来,不管是村班子还是普通百姓,脸上的汗水遮不住眉眼的笑容。

  群众的积极性从何而来?答案是让群众得实惠,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发动群众的力量,才能将村庄建设好。弄些棉花、布头,通过缝纫加工一个可爱的卡通玩偶便诞生;山上砍些毛竹,清理镂空,安装上灯泡,就成了富有艺术感的竹灯……这些家门口的原料,通过村民简单的操作变成了一件件工艺品,游客看中喜欢便可买走。从销售简单的工艺品,再到发展项目开办酒吧,葛家村村民用艺术点亮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