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4-65510000
新闻传真:0574-65577900
邮箱:nhnews@cnnb.com.cn
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校园风  >  学生习作·高中
     高级检索
 
人间四月多青烟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9年12月06日 09:33:00

  宁海中学高二(9)班王雨

  关于儿时的四月,我努力回想着,记忆却模糊了。只记得那时跟着奶奶的三轮车,带着酒、冷菜和冥纸,穿过一片片田野间的石子路,去那坟头跪拜我从没见过的祖辈。看着奶奶眼框的泪水和远处空旷的山头,凉风袭来,坟上的招魂幡沙拉沙拉作响,我心生害怕,也呜呜地跟着哭了起来。

  呜呜清明,哀哀离歌。不同地方的人民曾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在我奶奶家,有时远在千里的儿女不一定回家过年,但清明节必须赶到。实在来不及了,也一定要请完“太公”才能走,以尽孝道。请太公时,奶奶常常会在门前布置上摆满饭菜的木桌,斟上两杯黄酒,嘴里轻轻嘀咕着什么。这时的奶奶虔诚而认真,像极了正在侍奉父母的女儿。当事先准备好的折成衣服和元宝模样的冥纸燃烧之时,就轮到后辈的我们来祭拜了。在淡淡的青烟之中,我和弟弟将真诚的慰问与期望寄托于先人。

  旧时,村中各姓都会集中在宗祠内祭祖,根据存下来的宗谱看,很多都有祭礼的明确规定,这称为“做众家”。一般宗教都有祀产,村人轮流值祀,按到人头分胙,有分肉、有分钱、分麻糍等不同类型。

  清代宁海人鲍谦曾在“梧岑竹枝词”中写道:“山花如火草如茵,时到清明鬼亦春。饭熟青粘钱剪纸,家家都是上坟人。”旧时清明宁海人上坟,是由族长率领子孙先乘船去坟上扫墓,他们撑盖伞,打彩旗,抬着供果酒肴香烛,一路上敲锣打鼓。远在他乡的游子,清明时节纷纷返乡祭祖。如今小山头上,烟雨朦朦之际,众多的招魂幡随风飘摇,伴着铜盆里徐徐上升的青烟,向坚守着这片土地的先祖英魂传达不尽的思念。

  距清明不过一两天便是寒食节。而宁海人将寒食节与清明节结合在了一起,保留吃清明麻糍的习俗。每年的清明节前,人们会先到田野采来绵青、糯米青等嫩草,煮熟捣糊,再拌入蒸熟的糯米粉中,放在石臼里捣匀,然后擀薄切块,做成清明麻糍。此外,有人还会直接用青叶糯米粉拌和揉成团,嵌进馅料,用蒸笼蒸熟。叫“青团”。它们都是清明节必备的特色食品,也是上坟时的主要供品。

  清明时节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莫过于“放鹞”了。宁海人称放风筝为“放鹞”,人们不仅在白天放鹞,夜间也放。夜里放鹞时,人们会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人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风起了,吹走了那灰烬,纷纷扬扬,雨开始下了,淋淋沥沥,浇灭了那火焰,青烟消逝。人间四月的雨季,饱含着人们对过去无限的哀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指导老师:郑建明)

录入:童碧珍  责任编辑:童碧珍  稿源:宁海新闻网
背景色 fff2e2 f3ffe1 f0f2fe feffe6 】 【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新闻推荐:
·梅林街道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工...
·宁海启动国家农村儿童早期发展试...
·县综合执法局逐一梳理逐项整治确...
·我县顺利通过省区域推进语言文字...
·岔路黑猪种质资源基地建设项目开工
·我县打造滨海航空小镇
·西店一线服务为企业“争”来宝贵...
·消防安全培训演练 提升应对处置能力
·我县作家林伟民散文获全国十佳
·全县校园足球联赛火热进行中
  图片推荐:
电影《故事之恋》拍摄正酣
又是一年蛏子肥美时
宁海革命先驱王育和
《宁波旧影》见证百年沧桑
西餐大师炼成记
乐享春游
⊕《今日宁海》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