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葛希曾:梅花村里梅花香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1年01月08日 10:58:24

  林海燕

  葛希曾,又名葛道贯,1921年10月出生于岔路镇白岭根村。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平时耕田织布,在村里开设小店,兼做柴炭生意。其父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济贫扶弱,喜欢做一些公益事业。

  葛希曾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勤奋好学,爱憎分明,胸有抱负。193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天台育青中学,1938年转学到天台大公中学。1942年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那天傍晚,一场晚冬的落雪,寒意料峭。葛希曾走出门外,迎面袭来寒风,蘸满冬情的夜色,吹着寒意的冷,他向四周望了一望,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迹象。

  葛希曾转身来到家中,妻子赵大孝正在厨房生火做饭。他走到妻子身边,轻声地说:“跟父母都说好了吧,这段时间,每天都有贵客要来家里。”

  妻子看了他一眼说:“你放心吧,按照你的吩咐,都通知到的,包括亲朋好友和乡村邻里,只要陌生人问起,我们都会说这些人是远房亲戚,或者是生意场上的客人。”

  葛希曾点了点头说:“那就好。你还要跟父母说一下,看到客人来了,不仅要亲切打招呼,表情要轻松,谈笑要自如,还要装出非常熟悉的样子。”

  话音刚落,这时,他看到父亲背着一袋米,从屋外走了进来。

  他马上跑过去,帮忙父亲将米放下,紧紧握住父亲的手说:“今晚来家里的客人非常重要,万一出现什么事情,我们全家老小的性命不重要,宁愿作好牺牲的准备,就算杀头,绝对不能暴露地下党领导和同志的身份,大家一定要统一口径,守口如瓶。”

  他父亲坚定地点了点头,说了一声“嗯”。

  葛希曾正想离开,扭头看到年仅6岁的长子吉柯正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他。他马上走过去,深情地说:“儿啊,你现在发高烧,病还没痊愈,不能冻着了,赶快回房去睡觉。”儿子不肯,摇了摇头说:“爸爸,你好不容易回家一次,我想多看看你。我已经躺在床上很久了,睡到骨头都痛了。”

  葛希曾听后,内心不由一阵酸楚,感觉无比悲痛。想想自己一心一意为了革命,全身心投入党的地下工作,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安排,四处奔波,哪来的时间照顾正在患肺炎的长子。

  望着门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儿子那种期待的眼神,他很想抱起儿子,将他搂在怀里多说几句话。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了脚步声。

  葛希曾不忍多看儿子一眼,说:“乖,听话,赶快去房间休息,爸爸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等爸爸办好了事情,一定会好好照料你的。”儿子用力地点了点头。

  1946年12月,中共浙东工委确定在宁海召开一次浙东地区干部会议。当时,宁海县工委最先想到的就是白岭根,因白岭根村地处偏僻,环境隐蔽,且靠山面水。经实地考察后,决定将领导机关设在葛希曾家。

  葛希曾接受了这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对于他来说,全家人所肩负的责任和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

  1947年1月,会议期间,外面的漫天雪花,积雪盈尺,给这个沉默而平静的小山村,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情。此时,全村梅花盛开,像是曼妙的舞者,在风雪中绽开的生命,露出了笑脸。于是,中共上海党组织驻浙东代表顾德欢提议定名为“梅花村会议”。

  此后,葛希曾家就成为台属地下党一个领导机关所在地,以及台属和浙东党委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一个重要联络站。同时,“梅花村会议”为浙东和台属党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浙东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着台属党工作重点的转移,葛希曾较以前更忙了。1947年,长子身患重病,他因无暇顾及,仍坚持执行党组织指派的外出任务,导致长子因缺乏照料不幸夭折。那天,葛希曾强忍着悲痛,低声地说了一句:“发高烧的时候,要是及时送医院打退烧针就好了。”说完,他低头呕吐,往嘴上一擦,满手都是咯出来的鲜血。

  葛希曾一心一意为革命工作,常年奔赴抗日前线,由于长期奋斗在第一战线,他自己也积劳成疾,病情急剧恶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然而,葛希曾却因病入膏肓,于次日离开人世。1950年7月4日,浙江台州专署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其家属享受烈属待遇。

  病逝那年,葛希曾年仅29岁。

  (问廉清白溪25)

责任编辑: 赵稚娴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