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冬挖河泥刻骨铭心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1年01月08日 10:58:55

  徐培民

  刚进兵团,我们就发现有些现实情况与之前周指导员到宁海“接兵”时讲的差距很大。

  首先是电灯电话。那时除了团部(原东浦农场场部)驻地有电灯照明外,其它各营各连驻地内五六个人住一间的集体宿舍里,睡的是一种叫“白鸽笼”的上下二层可睡二人的木板床,晚上都用发光暗黄的煤油灯照明。晚上若有连队集合开会,就用一二盏汽灯照明。这种用煤油作燃料的中型灯具,底部是储油罐,中部是手动打气杆和储气室,上部玻璃灯罩内有一只特种棉纱制成的气囊式袋状灯芯,当油气满足时,点燃灯芯,就会发出白光,亮度相当于200瓦电灯泡。当油气不足时,其亮度就会发黄降低,此时接着加油打气,灯芯才会发出白光。直到1972年,才从温岭县电力公司拉进高压线,装上变压器、电线杆连接各营各连驻地,接上电线电灯照明。至于电话,每个连队有一台,我们若有事要打电话,必须报告连长或指导员,经同意后才能打。

  至于宽阔的马路能行驶汽车,也就只有团部驻地主道路比较宽阔,对外连接公路通往县城及各地。团部有几辆汽车,其它各营驻地,没有宽阔的马路,也没有汽车,与外地的交通连接,主要靠行驶在内河里的汽船。

  我们到了兵团,经过一个星期的政治学习后,就开始了劳动。此时农村正是一年之中的冬闲季节,而在兵团里,除了礼拜天、节假日休息和集中学习的日子外,每天都要出工干活,活儿有棉花地里疏通水沟,水稻田里挖排水沟等等。最令人难忘的是各连队一齐动手,深挖流经东片土地上的这段河床。挖河泥的步骤是:先将运河上游与东片土地连接的那座河闸的闸门关闭,等大海退潮后,再把东片小运河下游终端与大海连接的那座堤坝上的“利群闸”闸门启开,放出河水后,再关住闸门,以防涨潮时海水倒灌。过几天后,河床表层干了,各连队就同时以连为单位出动,各自为战。十多人或二十多人一组,从河床一侧排到河岸上,每隔几十米排一组,在河床的排头人用铁锹或泥弓等工具挖取一块块重十多斤的河泥,大家再用双手把河泥传递到岸上边堆积起来。等河床一侧的河泥都挖遍了,再调动队伍到河床另一侧去挖河泥。

  冬挖河泥之所以令人难忘,是因为“冷”。挖河泥时,人人都把裤腿卷到膝盖上,赤脚陷在软乎乎、凉冰冰的河床中,双手要不停地传递着湿冷的泥块。寒冬腊月的太阳,也没多少热气,一到下午3点左右,就经常刮起三四级的海风来,吹到身上更增加了冷意。大家纷纷用高唱革命歌曲和组与组之间互相展开挖河泥进度比赛等方式,来战胜寒冷。当然,也发生过有人哭鼻子的小插曲。几位女知青在收工时拔不出深陷在河泥里的两条腿,急得直掉眼泪。这时,有经验的老同志就掏来河中心深处的积水,灌进女知青的两条腿旁,起到润滑作用,然后由两个人把肩膀伸进女知青的左右腋下,同时用力扛起来,才把女知青那两条变得僵冷的腿拔出来。挖河泥收工回营时,领导严格规定、再三嘱咐大家不要用热水洗腿脚泥巴,要用冷水洗净擦干,换上干净衣裤后,再活动活动腿脚,等其暖和过来才行。这方法是对的,是医学常识。但冷水洗腿脚时的“冷”比挖河泥时的“冷”还要深刻。

  终于,搞了十多天的挖河泥大会战结束了,上游清澈的河水通过重新启开的闸门又流满了兵团驻地这条小运河。然而,有些体质弱的知青特别是有些女知青,由于冬挖河泥和后来冒着冷风细雨在水稻田里的春耕劳动,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所以这个“冷”的感觉,至今还刻骨铭心。

  (连载《难忘的兵团知青往事》二)

责任编辑: 赵稚娴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