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北大街(下)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1年02月05日 10:53:07

  顾方强

  1

  收割完晚稻之后,田里已无多少农事,北大街北侧的田洋畈上,放眼望岀去到处都是扎成一捆一捆的稻秆,闲散地立在秋阳秋风中晾晒。晒干了,农人肩担车拉或架在牛背上运些回来,堆在堂前或道地里以备家用。运回的这些稻秆,除了生火与喂牛,便是更换出垫在牛栏间、猪栏间、鸭栏间下已经潮湿不堪的稻秆。这些湿淋淋的稻秆,人们直接以牛栏、猪栏、鸭栏相称。更换岀来的这些吸足了畜粪的起栏稻草,经堆肥发酵后肥力十足,用来给庄稼壅肥是一等了,也是当时施肥的一种主要肥料。

  装运起栏稻草是一项全劳力的重活,这些已经腐朽了的稻草,差不多已经结成饼块,非常的生重,只能用锄头草耙把它扎出来,一层一层地叠在手拉车上,或者叠在叫做塘畚的大号畚箕上,起栏到田里去养肥。跟着到田洋畈里去的,还有一蓬一蓬盘旋在起栏稻草上的一只只小得几乎看不见的蚊虫,一路留下来的异味,在巷弄里四处弥漫,故乡有味道的话,不管你喜不喜欢,这是其中的一种味道。

  为防止晾晒在田洋畈上的新稻秆,被雨打日头晒后草脆霉掉,人们就近在田岸头和村头巷尾,把它们整齐地堆成圆锥形的稻秆堆,以便沥雨挡晒最大限度地保持住稻秆的新鲜度,也有悬空堆在树干和电线杆上的。到现在都搞不明白,这些稻秆是怎么悬脚堆上去而不塌的。有了这些在晨曦薄暮中影影绰绰的稻秆堆,故乡的记忆就变得牢靠起来了。

  晾干的新稻秆,还会被用来打稻草垫子。入冬前的市门头和桃源路柴行这一带,经常可看到有人用担子挑着床毡在叫卖。入冬时,在垫被下铺一床厚厚的床毡,是寻常人家最寻常的保暖方式,暖洋洋地躺在这些还散发着稻秆清香的新床毡上,翻身时听着床毡发出细细碎碎的??嗦嗦的响声,感受着屋外的寒意,从心底里荡漾开来的温暖,多年后仍会将你团团包围。

  让人难忘的还有冬日堆在堂前、晒场等背风处的稻秆堆。到了正午,从晒得暖烘烘的稻秆堆里,抽几捆稻秆出来厚厚地垫在身下,斜靠在稻秆堆上晒太阳,一会工夫全身就嚯嚯暖起来了。这时的太阳光,好像特别浓特别猛,直把人晒得眯起双眼陷在时光里抬不起头来,又像是小时候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一样不愿起身。小城内外的人们,把冬天晒太阳取暖叫做炙日头,也是贴切不过。

  2

  冬日的冷,是从田洋畈起霜开始冷的。野外的稻秆堆里,在隆冬时节会有不少的稻蟹,整窠地爬到里面过夜抵冷,运气好的话,一早去能翻捡到不少的稻蟹。平日里只见蟹洞,难觅稻蟹现身。田岸头的这些蟹洞,大多曲径通幽难探深浅。有时不知不觉地挖了个大洞,把田岸头挖塌了都还没挖到底,贪省力把手臂筒伸进洞里去抲蟹,抲到水蛇有份。

  田洋畈冷,城里也冷,那时的四季分明,不似现在暖昧不清。印象中吃了叫做冬至圆的糯米圆后,冬天就真的冰骨头冷起来了。冬至这一天,缑乡家家户户都要吃冬至圆,早上煮甜的汤团,中午炒咸的汤圆,到了有时间可炒出更多花样冬至圆的夜饭,大人们却不做了,只是草草地吃过米饭后,便催着你早些上床困觉了事。冬至日虽冷,有母亲在灶头间吹着烫气煮汤团、挥着镬戳炒汤圆的冬至日,其实也不冷。

  缑乡的风俗不管你生在几月份,只要你冬至圆一吃,就年长了一岁,不吃就好像要卡在这一天长不大了。不过也没有人不想吃比糯米饭都还要高级的糯米圆。糯米饭在先前的缑乡人心目中地位不低,人们常常用“晏啊晏、糯米饭”这句俚语,把一个人办事去晚了反而获得一个好结果的意外之喜,就直接用吃到了糯米饭来比喻。冬至这天,与幼时又长一岁的欣喜不同,也与青春年少时可与岁月长眉眼的漫不经心不同,现在总会在心里暗叹一声又老了一岁。

  冬至的习俗延续下来了,冬天却是没能完全的延续下来,城里已不知有多少年,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雪了,不下一场纷纷扬扬大雪的冬天,算是什么冬天呢?多年前小妹曾说起过,到了小城下大雪的时候,让我带她在龙灯墙路,给她拍一组在雪中起舞的照片。雪一直没下,龙灯墙拆了,她也走了。一想起她,雪,便落了下来。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 赵稚娴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