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踏上回城之路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1年02月05日 10:54:34

  徐培民

  在全国知青大返城之前,我们在兵团的宁海知青也有少数人通过病退、独子照顾和回原籍投亲靠友、插队落户等途径离开兵团的。到1975年年底,除新疆建设兵团继续存在外,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十一个建设兵团和西藏、广西、江西等三个农建师的建制都陆续撤销,改为农场,划归当地政府管辖,军队干部回原部队,而知青则由兵团战士变成了农场职工(浙江建设兵团十七团改为东浦农场和东片农场,划归温岭县政府管辖)。在1977年11月底至12月份这段时间,原浙江建设兵团剩下来的绝大多数知青也都回到了家乡。

  返城也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和当年出发的情景相比较,反差强烈,没有热烈欢送的人群,也没有轰鸣的锣鼓鞭炮,即将离岸的汽船靠泊在东片农场的船埠头上,显得冷冷清清,我们最后一批回城的宁海知青几十人相约上了船。没有人唱歌,也没有人欢笑,大家都有一种失落的惆怅。哦,是最宝贵的七个春秋和最纯洁赤诚的信念埋在了这块土地上,如今又要永远离开这块土地的原因吧。同时,大家心里也有一种潜在的希望,希望乘着这回归之船,愿以后的航程一帆风顺。汽船开动了,又是从原来的河道上间隔着通过了两座高高启开闸门的河闸,驶向了外面的江河;东片广袤的土地在我们的视野里渐渐消失了……而流淌在东片土地上的那条小河——仿佛还在我们乘坐的船底下流淌。

  我们兵团知青回到宁海家乡后,绝大多数人都安排到地方国营农场。不久,国家出台新的政策,除了极少数自己愿意留在农场的知青外,其他知青都被招工到县城的工厂和商店重新就业,又开始了新的人生之路。之后,其中有几人考进大学,有几人当上了国家干部,有几人成了私营企业老板;但是绝大数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

  是的,尽管我们这一代知识青年生在新社会,长在三年“饥荒”困难时期,经历“文革”的动乱,深受“上山下乡”的磨难……但是,我们也为能够亲身经历共和国这段特殊的多灾多难的历史、致使我们能够深刻认识社会和人生,而感到沉重和充实。

  应该感谢那些知青作家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里创作出一批知青题材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今夜有暴风雪》、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邓贤的《中国知青梦》等小说和纪实文学,真实地向人们揭示了在那个赤色的动乱年代里,到全国各地农村插队落户的一千六百万知青,和一百多万特殊的知青群体——建设兵团战士,在北疆边陲的冰天雪地中,在南粤山野的橡胶丛林间,在西部莽莽的黄土高原上,在东海之滨围垦的海涂地里,与天与地与人奋斗,试问其乐无穷有穷……几度风雨春秋,几度真诚困惑,他(她)们的肉体和心灵都经受了艰苦的磨炼,有的人还遭受了炼狱般的煎熬,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而作为曾经是知青的战友们,每当看到这些反映知青生活的书籍或影视剧时,都会禁不住在心中产生同感和共鸣。

  时光荏苒,如今,那个时代的知青,绝大多数人已经退休,退出了历史舞台。时光无情,我们留不住昨天,如同我们留不住今天一样。然而,我们年轻时从校门走向社会的那段知青经历,却永远留在心里,终生难忘。

  (连载《难忘的兵团知青往事》五)

责任编辑: 赵稚娴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