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王成恕和大峙山烈士陵园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1年04月02日 09:14:55

  由一兵

  3月25日上午,趁着好天气,我专程去家乡峡山拜望一位可敬可爱的原峡山小学校长王成恕老师。我跟王老师已经四十多年未曾谋面,如今84岁高龄的他,依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谈吐思路清晰。

  在跟王老师短暂寒暄后,他带着我穿过峡山新村大街,往南沿着蜿蜒的水泥山坡路,来到大屿山的强蛟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一座规模不大的革命烈士陵园。正午时分,阳光分外温暖。烈士陵园墓地十分整洁清爽,我与王老师坐在墓园大门台阶上,认真听他讲述石清友、孙范章和另外两位不知姓名的英烈牺牲的故事,以及筹钱重建烈士陵园的艰难过程。

  1949年初,历经淮海大战役的人民解放军某部,从宁波经奉化到宁海,驻扎在宁海北部西店附近,并派四位解放军侦察兵摇小船经横山岛海域来峡山至双港(现大佳何)外侦察地形,因不熟悉海潮涨落时间,他们的小船在大佳何海岸外的淘畚峙山边海涂搁浅。小船被困海涂后,四位解放军战士卷起裤脚,闯涂向淘畚峙小山前进察看地形,等待海水涨潮,却不幸被盘踞在淘畚峙山上一股号称反共救国军的武装土匪发现并包围,然后敌我双方立即发生激烈枪战。当时在峡山井棚头山岗上种地的老渔民,眼见着对面小山边的解放军奋起反抗,与武装土匪们英勇战斗,步枪子弹和手榴弹爆炸声不断,宁死不屈的解放军枪弹用尽就用刺刀拼搏,用石头抗砸,终因敌匪众多,其中三名解放军牺牲,另一名解放军被武装土匪捆绑至民主(大佳何)山岙土匪老窝处至今下落不明。

  此次战后,土匪逃窜,峡山若干渔民摇着舢板船去淘畚峙山把牺牲的三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运回,掩埋在山包中,在整理烈士遗物时,发现其中两位的口袋里有石清友、孙范章的私章,还有他们参加淮海战役受奖的军功章。1968年经济条件好转,在峡山老渔民原一大队民兵连长尤东升和尤明苗牵头下,将掩埋在淘畚峙山上的三位解放军遗骨和在解放舟山群岛时牺牲掩埋在茅山头的另一位无名解放军战士的遗骨迁移合葬在峡山村南面的大峙山。

  自1968年开始,50多年来,无论在职担任小学校长还是至1998年退休,每年清明,王成恕老师都会带领峡山中小学全体师生前往大峙山祭扫烈士墓。他亲自撰写祭文、亲自宣讲先烈献身的事迹,亲自带领师生向先烈宣誓,鼓励少先队员们继承烈士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少先队员们带着亲手折叠的小纸白花,敬献英烈。在墓园边种上松柏小树,几年下来,一排排树苗茁壮成长,生气盎然,蔚然成林,陪伴着墓园中的先烈。

  1997年,王成恕老师即将退休时,考虑到原先墓地简朴、石碑破旧,急需扩修。他向强蛟镇政府汇报,在得到强蛟镇政府领导的支持后,四处奔波筹款。最后,通过各方努力,终于促成了烈士陵园的重新修建,让牺牲在此地的烈士有了更好的归宿,也为人们祭奠先烈提供了更好的场所。

  离别烈士陵园,王老师带我来到他退休前亲自筹资筹建的崭新宽畅、环境优美的强蛟镇中心小学。学校大队辅导员金雪葵老师告诉我,学校每年清明节,都会聘请王老师带领大家去烈士陵园扫墓,每次扫墓都是对全校少先队员们的一次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也是对全校青年教师的一次鞭策。

  离别学校,抬头望见校园内飘扬的五星红旗,不禁想到共和国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是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它。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千万英烈们用青春和鲜血谱写的,英烈的事迹将永世长存。

  (我在党旗下成长)

责任编辑: 赵稚娴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