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斫柴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1年04月16日 09:27:48

  金烈侯

  体力活中最累最艰辛的是斫柴。“斫柴”是宁海方言,就是到山上砍柴,挑回家好当燃料这个劳作。这方言一点都不俗,“斫”拼音Zhuo,辞典里面是有这个字的,并注释为“以刀斧砍”,无论是读音还是释义与宁海人说的是一样的。所以方言“斫柴”其实就是标准的汉语词汇。

  “斫柴”的体力活辛苦啊!

  大清早起来,天刚蒙蒙亮的,先做的第一件事是磨刀。不是有句成语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吗?还有一句说得更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到山上“斫柴”去,先在家里磨快刀,此为这项劳动的必要工序。

  我少年时,跟着我哥多次到山上斫柴。出发时全副武装,腰部拴有木制的刀鞘,斫柴的刀就插在刀鞘里。身穿长衣长裤,脚穿草鞋布袜。让全身皮肤处于保护状态,以防在山上被虫豸蚊蝇叮咬以及荆棘刺扎(尽管如此保护,斫柴的时候脸部手背还是经常会被野蜂刺蜇)。肩上扛着挑柴的冲杠。冲杠是两头尖状的木棍子,是专门用来挑柴的,冲杠上系着两条长长的绳索,每条绳索头部连接一个橄榄形的木丫子,家乡人称它为“柴架”。而手中提着一根木棍,这木棍不是用来打狗的,而是劳动的一个工具,它叫“短驻”,头部做成半月形的,底部有的还有一个铁蹲子,它是家乡人特有的挑担的一个辅助工具。

  路远山高,当到山上的时候,已走过一段漫长的路和攀登过一段崎岖的山间小径,刀未出鞘,人已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稍事歇息后,开始斫柴了。

  柴,曾经被人们看成宝贵的资源,生活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以柴为首。什么是柴呢?长在山上的芦苇细竹、灌木虬枝等等一切可用来作为燃料的植物都是柴。山上有一种蕨类植物成片生长,它的枝叶像梳子似的,家乡人叫它狼箕,斫柴人最喜欢的就是它,因为它长得比较高也比较齐整,斫来的狼箕易成捆包扎,大家都叫为狼箕柴。这一类草状的灌木家乡人称之为“软柴”。而成粗细杂木形的称它为“硬柴”。要斫硬柴就得去更远的山,而且不是随便可斫的。斫柴的刀家乡人叫节刀,节刀的锋口子成直角,斫时直边砍去平边拉割,不一会就有一小捆狼箕柴收拢,这样一小捆一小捆的堆积成一大捆狼箕柴,当有了两大捆,一担柴就有了。

  弄好了一人一担的柴,这斫柴劳作的又一个工序完成了。相比起来这道工序不算最累,只要山上有足够的柴源,过不了多时就可以完成。得小心的是别让节刀伤了自己的手指,而斫柴的过程中伤了手指的事偏偏时有发生,弄得鲜血直流,那时没有创可贴,却备有叫“刀斫药”的药物,敷上经包扎能止痛止血。我少年时上山斫柴,我哥反复叮咛的就是小心别伤了手指,可是我还是伤了左手的小指头,直至今日还留着明显的伤疤。

  狼箕细竹茅草之类的“软柴”收割容易,包扎就显得困难了,这确实是件技术活。这道工序非得由内行人来完成。他先一把一把地把柴草左右交错地叠好成堆垛状,然后用绳子捆紧柴垛,绳子穿过那橄榄形的木丫子(柴架),只见他咬紧牙关,真的是以洪荒之力抽紧再抽紧。

  柴草捆成后就要上担。如何上担呢?他先把冲杠的一端对准柴架的中心,使劲往柴垛中间戳进,然后咬紧牙关,费劲地用肩膀把一端的柴垛背到头部斜上方,再屏住气,用冲杠的另一端同样使劲往柴垛中间插进,这样抬起来两头平衡就成一担,然后他慢步缓行挑到一个可以偎靠的地方,如两株并排靠近的松树,用短驻驻在冲杠中间,成丁字状,两端的柴垛稳稳地靠在松树旁,这才算完成了又一个工序。这时斫柴人已精疲力竭,天上的太阳快到头顶上,早已是饥肠辘辘,口渴得要命,是不得不休息的时候了。斫柴人都带着“接力”,它就是干粮,山上的甘泉好解渴。我特别记得在山上喝水的情景,两边是岩石的小溪流水潺潺,我双手捧着喝了又喝,肚喝胀了还想喝。

  吃了“接力”,喝了山泉水,体力渐渐恢复了,这个休息是非常必要的。试想清晨来时,凉风习习,还是轻装,上山时已经气喘吁吁,此时正是红日当头,一天之中最炎热的时刻,需要挑柴下山回去,这将是多么艰难的行程啊。斫柴人振作起精神,缓缓地走到偎靠在松树旁边的重担前面,一口唾沫吐在手掌上,喊一声“走”后,卸下短驻,肩挑重担,小心地一步一步下山走在崎岖的林间小路上。下山坡,路难行,短驻着地如拐杖,起到平衡作用,以保证挑担人的生命安全。这样好容易到了山脚后,又该休息一下,于是就拿起短驻,让冲杠搁在短驻的半月形端头上。

  上山斫柴的常是三五成群,担子最重的就是领头人。挑担人肩压重担,一手把住冲杠,另一手握着短驻,把短驻搁在另一个肩膀上,再把短驻的头部置于冲杠的下方,行走的时候,一手使劲地压下短驻,搁在冲杠下方短驻头部就抬起冲杠,这样就减轻了重担对肩膀的压力。如此全身四肢并用,动作协调,虽步履沉重,却又稳健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这还是一段漫长的路呢。挑了一段路,感到乏力了,挑着的柴担中途不能放下,这时短驻又发挥作用了,领头人停下脚步,一手放下短驻,将它驻在冲杠中间,柴担平衡着,两手把住不费力气。随后的挑担人也这般作短暂休息。一路上如此挑啊歇啊,觉得担子越挑越重,步履愈加艰难,终于挑到家时,似人仰马翻,猛然一摔,柴斫来了。

  这还算是谢天谢地,一路平安,最倒霉的是半路上柴担散了架。什么是散架呢?那就是挑着的一捆柴由于振动逐渐松弛,最终掉到地上。这与山上捆绑柴垛的紧密也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捆柴是个技术活。人已经疲备不堪,遇到这事,真是又急又气,我曾看到一个斫柴的少年竟为此号啕大哭起来。

  柴米油盐,柴的珍贵,柴的身价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标志,生活需要热量,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生活中所需要的热量都来自于柴,柴即是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柴让人类生命延续,所以有薪火相传的说法,薪即柴也。所谓人间烟火,炊烟袅袅都见证人类生命还在。斫柴人的劳动是有价值的。然而是如此的艰辛如此的低效,那真是让人想起来都后怕。看如今,还有谁为斫柴而如此辛劳,柴,已完全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几千年来以柴为燃料的历史终结了。改变这种面貌靠的是什么?我告诉你,那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 赵稚娴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