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在柔石家乡寻根溯源还原先烈英雄传奇

沪剧《早春》宁海首演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1年11月03日 09:10:35

  

图为演出剧照(特约记者蒋攀摄)

  记者叶含秀

  11月1日晚,取材于柔石真实事迹的沪剧《早春》在宁海会展中心上演。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心潮起伏,为宁海有这样一位革命志士而感到无比自豪。

  舞台上,《早春》以“灰”为主基调,用“红”象征革命,用“蓝”彰显时代背景,在写实的基础上建立虚化时空的距离感。每个主人公出场都有不同的背景旋律,用中西方乐队奏起一曲“早春”的交响曲。

  沪剧《早春》以作家、革命家、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为原型,故事讲述了“四一二”反革命爆发后不久,柔石想以“教书育人”一展救国抱负,却得罪权贵,遭到欺辱,在国民党的层层追查下,柔石受到牵连,迫不得已告别妻儿逃离家乡,避居上海。两年后,在鲁迅的提携下,柔石声名渐起,认识了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冯铿,两人志同道合,引为知己,双双加入左翼文学联盟,在党组织的指引下,他们以笔为矛,共同奋进。《早春》展示了其柔似水、坚如石的英雄人生。

  上海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在剧中饰演柔石的夫人吴素瑛。她说,寻根溯源,回到英雄柔石的故乡宁海,不禁心潮澎湃。此刻站在英雄的故土,那位冲破封建束缚、勇敢投身革命的柔石仿佛伫立在眼前,正向吾辈展现了一条通往新世界的革命路。

  王慧莉说,《早春》自2017年正式投入创作以来,已历经七稿修改。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多次赴柔石故居、龙华烈士陵园进行实地采风。

  三位主演都承袭了沪剧善于表现现代生活的表演风格,唱腔质朴多情,不张扬造作,做派平实细腻,不刻意雕琢。他们在充足的人物体验中进行最本真的表达,传递出直击人心的力量。尤其是饰演柔石妻子吴素瑛的演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小脚女的“踩跷”步法,在隐忍、低调中,推向最后一场的爆发。

  今年72岁的赵为民是柔石先生的外孙,当天晚上,他和亲戚一起观看了《早春》。赵老先生觉得这部作品对自己外公的塑造是成功的。柔石28岁就牺牲了,赵老先生没见过外公,但他一直由外婆带大,从小就听外婆讲外公的故事。“外公经常讲的一句宁海话,人要死在刀锋上,不要死在刀背上,这就可以看出外公的革命精神了。”柔石曾担任过家乡的教育局长,赵老先生说,外公清廉是远近有名的,如果有人送礼,他会追着那人一路追过去,直到把礼品还回去才罢休。

  星海中学的王苏宁老师感慨道,柔石先生和当下许多年轻人一样,都在理想和现实中做着艰难的选择,都有高于生活的志向。从一个小城青年,到成为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英雄,柔石奋进的一生,是为了弱者能有掌握自己人生的权利,为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的开创。柔石的正气、硬气、大气,值得我们宁海人代代相传。

  链接<<<<<

  柔石生平

  柔石于1902年9月28日出生在宁海县城的一个小商人家庭。他本姓赵,名平福,后改为平复。据说,他之所以取“柔石”“金桥”为笔名,同他家旁的小石桥上刻有“金桥柔石”四字有关。

  1918年夏,柔石考取了官费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时参加文学团体晨光社。毕业后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与鲁迅合办朝花社,任《语丝》编辑。

  1930年3月2日下午,“左联”正式成立。柔石当选为执行委员,后又担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参与了左联机关刊物《萌芽》月刊的编辑工作。此后,又与北方左联负责人、一师同学潘漠华保持密切联系。

  1930年5月,柔石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与胡也频、冯铿以左联代表身份,参加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会后他写了《一个伟大的印象》,详细地报道了大会的情况,用热情洋溢的笔调反映了大会庄严热烈的气氛,写出了与会者的精神面貌和他自己的切身感受,亲切动人。这篇文章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世界文化》第一期上,很快就被译成日文,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31年1月17日,上海东方饭店正举行秘密会议。在座的有柔石、殷夫、李伟森、胡也频、冯铿等35位革命同志。由于叛徒出卖,与会的35人不幸全部落入敌人魔爪。2月7日,反动派企图以转移南京大牢为名骗取死刑判决书上的手印,结果被柔石等人识破。在群起的抗议声中,敌人把他们强制押到牢房后的旷地上,仓促行刑。24人同时遇难,柔石身中十弹而亡,年仅28周岁。

责任编辑: 葛艺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