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与不变
-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4月01日 09:10:41
-
董峰峰
《西方哲学史》,是我真正意义上阅读的第一本哲学类书籍。去年夏天,我在百无聊赖的环浙自驾游中,在喜马拉雅上听完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但囫囵吞枣,称不上真正意义的阅读。阅读《西方哲学史》,起源两方面,一方面是王德峰的讲座,他提到读点哲学,可以帮助人信命,40岁前不信命是正常,之后再不信命是愚钝,我离40还有10年,现在极度不信,我不想成为愚钝的人;另一方面来自朋友的一篇阅读《学术与政治》的读书笔记,拜读后,也萌发了阅读哲学书籍的想法,经他推荐,选择了罗素的这本书作为入门。
《西方哲学史》30多个章节,涵盖了从希腊文明到现代逻辑分析哲学的主要流派、中心思想,就我目前的阅读体验来说,可以预见罗素似乎着重于“史”这个字,仅是追溯、分析、引用,在每一章的末尾又会埋下对下一章的暗示,譬如第三章末尾“下面就要谈到这一切是怎样变得显著的”,第四章末尾“这种追求是从巴门尼德”开始的。偶尔掺杂进自己的见解与评论,文笔幽默,可读性较强。其实从阅读喜好上讲,我不太喜欢这样的“某某史”类的书籍,在我看来他们更像工具书,缺少了作者本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深刻独到的洞见,但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两点原因,我想改变这种也许是偏见般的误会。
西方哲学被普遍认为起源于古希腊,其中更以雅典为甚。雅典被认为是希腊城邦的骄傲——崛起于两次波斯战争,辉煌于伯利克里时代,向世界贡献了两个名字,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虽然最后落寞于伯罗奔尼撒战争,但它的存在已如暗夜中的流星,留下了璀璨的痕迹。希腊半岛地形零乱,没有大片平原,只有很多小谷地,正因为这样的地形,才有了古希腊的城邦制。
作者在1-3章重点详述了希腊文明的简要起源以及毕达哥拉斯流派。毕达哥拉斯流派开辟了数学与神学的结合,代表了希腊、中世纪以及到康德为止的近代宗教哲学特征,即使作者前文罗列的该流派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教规令人捧腹(譬如禁食豆子、不吃整个的面包、不在大路上行走等),但罗素认为,毕达哥拉斯是自有生民以来在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即使像柏拉图这样的哲学家,只要仔细分析,便不难发现,也是另一种“毕达哥拉斯”——他们倡导的均是一个只能显示于理智而不能显示于感官的永恒世界。毕达哥拉斯说“万物都是数”,数学世界的圆满,正体现了这种只能显示于理智的局限。譬如一个完美的圆,只能存在于笔尖下的运算中,你永远无法作出一个完美的圆,即使你再怎么小心翼翼地去用圆规,用机器,得到的永远是近乎完美的圆。“如果不是他,基督徒便不会认为基督是道;如果不是他,神学家就不会追求上帝存在于灵魂不朽的逻辑证明”。
接着,作者就顺其自然,开启了下一章的中心人物,即我特别感兴趣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赫拉克利特,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其一他是否倡导永恒性抑或流变性;
其二哲学是否在追求永恒性。
其一:“你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新的河水总是不断流过你的身边”,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格言,被广泛认为出自赫拉克利特或其弟子之口。这句格言让人不禁想起传说中的雅典国王忒休斯的“忒休斯之船”理论。当一艘船的所有零件被替换了,但是仍保留着原来的名字,你能说这艘船还是原来的船吗?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包含着一个复杂的悖论。古希腊的先哲们都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回答,苏格拉底认为是,柏拉图认为不是。而赫拉克利特,显然认为不是。“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第二次踏入时,不止河流早已不是原来的河流,而人也不是原来那个人了,你的细胞与思想,都有或多或少的更新。但据罗素考证,“万物都在流变”这样的观点似乎并不能真正代表赫拉克利特的真实意图。罗素在此以一个有趣的例子——华盛顿所说的“父亲,我不能撒谎”,罗素认为是不足为凭的。赫拉克利特尽管相信变化,但仍然承认有某种东西是永久的。
其二:追求一种永恒的东西是人们研究哲学根深蒂固的本能,人向往永恒,向往不变性。我们更愿意相信地球是不动的,高山是静止的,生活是稳定的,人心是不变的。打破永恒,追求流变,是我们在千百年的进化中,在知识的不断变革中,被迫建立的。
这似乎是哲学与科学统一的地方,要在变化的现象之中寻找某种永恒的基础。人们设想原子是永恒的,物质一切变化便仅仅是持久不变的元素的重新排列而已,直到放射现象被发现为止,人们不得不承认原子是可以分裂的。我们发现了电子和质子,原子是由电子和质子构成的,直到我们发现质子和电子可以遇合爆炸,所形成的并不是新的物质,而是一种以光速在宇宙之中播散的波能。
在平淡的生活中读点哲学,可能更能让我明白,我们不断追求统一的永恒性,却始终不愿相信变化才是永恒的不变。诚如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在熟悉了几点一线的生活后,见相同的人,做大体类似的事,重复与单调似乎总能成为描述生活频率颇高的词汇。虽然我们总说厌烦这种单调,但这背后也藏着一种安全感,稳定不变。渴望稳定,讨厌变数,这种本能与生俱来。
- 责任编辑: 葛艺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