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宁海新闻

儿童感统失调问题不容小觑

专家提醒:陪伴是最好的“良药”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5月13日 09:06:41

  记者屠以撒通讯员夏亚萍

  近年来,儿童“感统失调”成为越来越多宝爸宝妈关注的焦点问题。孩子生长发育某个方面不如同龄小朋友,或在运动、学习、生活、交际上有哪点不尽人意,“感统失调”这四个字就会涌上家长们的心头。

  日前,在县妇保院保健大楼感统教室里,记者遇到了正在接受感统训练的四岁小男孩兮兮。孩子的母亲告诉记者,去年就发现兮兮平衡感差,动作很不协调。“害怕走独木桥,拍球和单脚跳困难,运动能力比同龄孩子弱。”兮兮妈为此买了不少书,恶补之后自行判断兮兮有感统失调问题。于是,赶紧将孩子送到一家早教机构,进行感统集体训练。前不久,听说县妇保院儿保科有专业康复师开展感统训练,兮兮妈又带着孩子到县妇保院检查,对兮兮开展视、听、嗅、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的专业检查和测评,并给予针对性的一对一感统训练。

  孩子为什么会感统失调?县妇保院儿保科科长黄敏辉解释说,感统失调的全称是“感觉统合失调”,感觉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感觉统合”就是将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让躯体合理行动起来。举个例子:比如,突然下坠会有失重感,闻到臭味会觉得不舒服,看到球飞过来会躲。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细微偏差,感觉及神经反应不同步或不协调:比如平衡性不好,反应不够灵敏,触觉不够敏感或者过于敏感,看东西无法专注,都可以归结到“感统失调”的领域。

  感统失调是小问题还是大毛病?“感统失调不是病,找对症状背后的原因很重要。”黄敏辉介绍,十个孩子九个感统失调,家长不需要过度焦虑,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感统失调是一种症状,用来定义那些在感知觉、情绪、行为管理、注意力、学习和运动能力上存在的困难。一般情况下,真正存在感统失调表现的孩子大部分是发育有偏离的儿童,比如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多动症、发育迟缓等,这些孩子大多伴随有感统失调症状。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治疗的方式不仅仅是“感统训练”,而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对于感统失调应如何预防?黄敏辉告诉记者,家长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无论是否有“感统失调”,家长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培养他们勇于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加强沟通,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这些是每个家庭都应该做到的,并不是“不失调”就无所谓。如果孩子有上述感统失调表现,请先带孩子到开设儿童康复科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排除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后,进行针对性的运动治疗,结合游戏、语言训练等,对感统失调的孩子有良好干预效果。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