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文化周刊

苔痕深深王家村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5月13日 09:18:34

  

  王灵恩

  这是一处外形无甚独特之处的祠堂建筑,加之坐落在一条逼仄狭长的墙弄头,与大多的村落宗祠建筑并无二致,属浙东农村极常见的那种。虽看上去有些年头,与上路一带高大巍峨的宗祠相比,显出几分寒碜。这种局促低调与不起眼,不经意间衬出一种拙朴气质,反倒平添出几分古雅来。

  整个祠堂是一处坐北朝南的明代建筑,始建于弘治乙丑年冬,竣工于正德丁卯年秋,距今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祠堂正门上首,镌有黄框红底的“后宅宗祠”四个粗壮黑字,在两组高浮雕中间,又镶嵌着“宪台济美”四个字。一组憨态可掬的狮子戏球石雕,伫立在祠前石框大门两侧,门联撰有“祖功宗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寓有追忆祖宗大德芳播恒远,谨守孝贤立身世泽绵长之意。因祠堂正大门封堵成壁,绘有关老爷之威武英姿的墙画彩绘分外夺目。祠堂左右两侧各开有一个边门,名曰敬思、仁本二门,均有喜鹊登枝的彩绘,并有石刻对联,撰有“百代孝慈山仰止,万季支派水长流”等字样,门楣上方的立体石雕倒较吸引眼球,也属一组高浮雕作品。

  一走进这座重修于清同治年间的祠堂内,瞥见正面三间面,两翼东厢楼三间,西厢楼五间,前有科甲石牌坊一座。祠内古戏台及藻井均保存完好。中堂分内外两截并连,内厅高悬“三槐堂”匾额,右侧挂有“武经大夫”之匾,而左侧则悬挂“监察御史”之匾。中堂外厅正中高悬“瑞荫槐庭”之匾,左右两侧各挂“有勇知方”与“平阳把总”之匾,无不宣示着铁场王氏祖先辉煌的过往。

  老村民王裕国是个热心人,他对王家村老底子的事,稔熟于心,对宗谱中的那些人与事,更是如数家珍。他把我们引到村中后宅宗祠后,一摊开手中那本发黄的《铁场王氏宗谱》,便指着“我铁场之有王氏,自路钳公始;王氏之有后宅,自义民府君始;后宅之有家庙,自佥宪伯父始。”等语,一五一十地介绍起王家村的前世今生。

  南宋建炎三年(1129)之早春,有一个精壮年轻人,率同几个小伙伴,正从台州府临海大田心急火燎地赶赴在通往宁海的驿道上,他们边走边忙着拭汗,顾不上欣赏沿途春色。这个年轻领头的,叫王子华,时年31岁。他此番的目的地,便是宁邑之北西垫,因为他此前接到担任栅墟路钳官的任命。此后便在栅墟岭上安营扎寨,率义勇死守,抵御金兵。

  嗣后,他爱上了这片傍山面海之地。不久,举家迁徙至此,开疆拓土,繁衍生息,遂成宁海铁场王氏的始祖。

  栅墟岭自古便有“北环一岭境崎岖,二郡交连号栅墟”之称。它位于宁海之北境,与奉化下陈山石阶为邻,为宁奉两县之界址,向为扼明州至台州之南北要津,是商贾旅人必经之地。栅墟自有史载起,便上演了一幕幕的历史事件。据近代著名《申报》报道,清代在栅墟岭曾设有厘局,由驻局委员负责过往货物的课税,并发生过多次捣毁厘局的重大事件。抗战时期,国民党县政府派自卫队曾在此多次据岭设伏、凭险御敌。这从另一侧面说明,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择此作为他的籍居之地,王子华显然有其自己的考虑。

  谱中有载,铁场王氏始迁祖王子华,字廷美,号西峰,行八,王端常之子,生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他为人慷慨好义,且才智卓绝。宋徽宗宣和五年癸卯,睦州盗贼横行,震动了整个浙东路。他受命组织义勇进行防卫灭盗,被补为承信郎;建炎己酉年,金军进攻明州,明州诸县纷纷陷入敌手,他率义勇御外敌于栅墟岭外,使金兵不得进入宁海,因此吾邑得以保全。绍兴庚申年,朝廷嘉奖其忠义,使三韩,充中节使,后转授宣义郎。他因爱上阆风土俗,徙居在宁海铁场。后因子贵,被赠为武经大夫。

  这就不能不提及王子华之子王德才。据谱载,德才文才武略,绍熙辛亥年,盗贼蜂起,他受命率领义勇肃清海盗,先授承直郎,继任楚州录事参军,迁武功郎,统制江北淮扬浙西温处。绍熙十六年,晋武经大夫,推赠至父母妻子。未几,谢病致仕。其产业蔓展遍及绍之诸暨、奉化之松林、慈溪之赭山、临海之清化、黄岩之繁昌、永嘉之长屿,跨度达四州七县,遂成巨富,当地人称王半州。后因杨镇龙事涉,累及于他,卒于嘉定十七年(1225)。宝庆丁亥年,朝奏请谥:谓其有晋代解杨路中大夫之节。绍定元年,史官检阅陈辉为他立传,谥清伯。

  时序翻至明代,到了其十世祖王公孟中,字时中,自号梦卜子。王中资聪貌俊,因年轻时家贫,其妻陈氏典卖衣裙妆奁供其读书,并劝夫专心学业,无须顾家。后来,终于登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费宏榜进士第。授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赴任前,其妻嘱咐王中说:“愿毋贪墨以坠其清声。”他任职期间,监收财货及上贡物品,俱有严格尺度,清理钱库有余钞,均赏给军士,自己分文不取。一时间,积弊尽弃,吏属更不敢营私,正如他的同僚山东布政司右参政临海人郭纴,在《孟中公墓志铭》所言:“达,不变所求;行,必直所守。其管上下关抽分阉,幸百方射利不可得。曰:壮哉!铁面御史也。”后升山东按察佥事,弘治年间又分巡辽东。不久,因边事牵累,“夷贡事逮,系京久之”,孝宗皇帝亲自审理此案,缙绅大夫俱畏,独王中从容疏对,孝宗息怒,王中以失奏罪,谪居石屏州同知数十年。后逢新皇嗣位,遇大赦,王中才升迁南雄府同知。其上司以王中素负清廉声望,特委专理抽分事,王中益自勉清操,指不染尘,“毫无发私焉。”及年老多病去职。身边唯有一老婢服侍他,直至七十一岁辞世。去世后,家人扶棺路过杭州,有人揭其行囊查看,唯见敝衣书卷,别无余物。围观者叹道:“真天下穷官也。”“砥砺霜操愈凛凛”,一个铁面御史的形象跃然纸上。

  谱内有一道弘治九年五月的《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王中及妻子敕命》:“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南京乃根本之地,并置官僚内台,为风纪之司,尤关国体,所以除奸去慝、理枉伸冤,身若限于江河义,实通于廊庙,兹惟慎选不轻畀人尔。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王中,名登上第,执法南都,屡闻忠谠之陈,无忝激扬之任,既书最绩,宜示褒嘉,兹特进尔,阶文林郎锡之敕命于戏。夫议政者务先合体,而本之以公;折狱者贵得其情,而本之以恕,用致丁宁之戒,庶臻远大之谟,钦哉。”

  到了嘉靖年间,铁场王氏又出现了一位廉能之官,他就是顺天府大兴县县丞王仲玠。作为一县之丞,也就是知县之副手,虽官位不高,但这位王县丞在职分内,把这县丞当得有操守、有廉声。一道敕命,便知大概。谱内存有一道《顺天府大兴县县丞王仲玠并妻敕命》:奉天承运,皇帝敕曰:赤县之众,甚于剧郡,俗杂五方,号称难治,非才能并茂之士,朕岂以滥兹选哉。尔顺天府大兴县县丞王仲玠,早由雍秀选授心,今官政作惠流民心攸赖,朕甚嘉之,兹以最课来闻,特授尔阶文林郎,锡兹敕命。夫修己治笃近举远,自古致治,率不外是,尓其勉服宏训,益茂操修,朕嗣有崇,陟岂尔吝。这是嘉靖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日的事。

  王仲玠,字用珍,号北宁。年少时学习易经,由邑庠升入太学。嘉靖二十年壬寅赴铨曹试,居上第,授宛平丞,笃马政军骑,取太仆卿。后因母忧去位。阙补大兴县丞。他在宛平、大兴任职期间,深知黎民百姓之疾苦,苛捐杂税之繁重,常为民减租、申冤,免除徭役,扶贫济困,治下的百姓都感戴王仲玠之恩。因他政绩卓著,声望日隆,二十九年授文林郎,推赠父母,擢知山西汾西县。后因都院催交边饷,索请例银(索贿),仲玠不畏权贵,慷然陈词:“陶彭泽不以五斗米折腰,吾何以利升斗之粟淹淹屈人乎?”毅然上书称病辞归。为此,明代嘉靖二十三年状元、礼部尚书、台州人秦鸣雷也撰有《又赠京少尹北宁王君膺奖序》一文,盛赞他在大兴的治理效能及亲民作风。

  一个人当官当到如此的境界,王仲玠确实做到了上不负皇恩,下不负黎民。朝廷感其政绩,慰其廉能,下旨赐建京牧天宠坊一座,以示褒扬。此坊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现今仍完好存留在前宅村口。此刻,当我静静伫立在这爬满苔痕的牌坊下面,仿佛穿越了时空,与这位王县丞四目相视,隔空对话。此坊被列为宁波市重点文保单位。

  王家村是人文的。这里千年耕读,清廉传家。出过科举人物,也出过清官廉吏。在清代,尚有武将王锡卢,他任过浙提左营水师把总驻防穿山郭巨汛敕授武略骑尉,钦赏蓝翎五品街;还有王锡爵为江苏洪胡营把总等武将,精忠保国,外御夷侮,内靖寇贼。祠内有书声朗朗,民初六年,由村绅王任涟倡议,以“三槐堂”东厢房为校舍,开办“槐庭小学”;民国十六年改称王家小学,由各房族拨田四十亩,以充校经费,培育大批王氏英才。新中国成立后,王氏子孙在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俊彦迭现,不胜枚举。现今宁海县文联主席、书法家王苍龙,就是从王家村走出来的一名优秀的乡贤代表。

  王家村也是生态的。当年的“鸭蛋之乡”,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加上得天独厚的山海之利,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更使它成为正在打造滨海强镇的一个重要板块。这里有当年古人命名的“铁场十景”:如似卫士的“栅墟北镇”,有“天门锁石”之奇崛、海潮东涨之汹涌、溪水西流之舒缓,更有龙口吞珠之神奇、象威独峙之傲视、五虎争雄之威武、九狮聚胜之神似、凤彩联飞之喜态和双印南浮之神秘,难怪当年被邀至这里续修宗谱的袁葆元,编修之余,忍不住引吭吟咏,“景显灿烂拱辰居,矗立危峰夜可人。风惨其凉千古障,长城万里赛嬴秦。”这首“栅墟北镇”,不正行吟出栅墟之险要,堪比宁海北长城。也有望火楼、东西书院、莲花塘、三台井与进士坊、绣衣坊等历史遗迹,有些古迹遗韵仍存,大多湮灭已难觅其痕。这些无疑是祖先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苔痕深深王家村。铁场王氏现今生活着三千多族裔,始终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尽心守护乡愁,爱上这里的绿水青山,是后人们一份永远的责任。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