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文化周刊

马鞍岭伏击战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5月27日 09:04:06

  林克刚

  1949年6月初,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洪流”部队大队长杨民奎接到了一个情报:6月10日,驻扎在宁海县城的国民党“长江”部队,要到竹林、官地、前童一带抢粮食,事先还在城里抓走一批老百姓,来充当运粮食的挑夫。

  获知这个重要情报后,杨民奎和政治指导员雪里红马上组织召开了部队干部会议,商讨研究对策。

  说到“长江”部队,是指国民党的87军(代号“长江”),其中有三个团从沪、杭等地败退到宁海,分别驻扎在县城以及东乡和北乡一带。该部在宁海各地抢粮食、抓壮丁,敲诈勒索,无恶不作,老百姓叫苦连天。

  会上,大家纷纷向杨民奎提出,要抓住此次机会,狠狠打击一下“长江”部队,给老百姓出出恶气!

  杨民奎沉思了一下,分析道:“这支‘长江’部队在我们宁海胡作非为,还经常到乡下来抢粮食,祸害百姓,我们必须要予以打击。但是,大家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虽是败退到宁海的残兵,却属于国民党的正规部队,装备比较精良,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以我们的武器装备,只能智取,不可与之硬拼。还有,在队伍中,夹着被抓去当挑夫的老百姓,所以在战斗时必须小心谨慎,不能伤到他们。”

  会议最后决定:在必经之路的马鞍岭打一场伏击战,目的是击溃抢粮的“长江”部队,但不要伤及被抓去当挑夫的老百姓。

  安排完战斗任务,杨民奎突然想起一个人:“神枪手”王有来。王有来是当地一名看管山林的老猎户,多年的狩猎生涯,练就一手好枪法,打伏击战时可发挥他的作用。杨民奎于是马上派队员去上洋村,让王有来也来参加战斗。

  马鞍岭,旧称下庵岭,是县城通往竹林、官地、前童等地的一条仄径。地势险要,山道幽深,周边草木茂盛,便于隐藏和埋伏。在岭顶居高临下,山下的情况一目了然,很适合打伏击战。

  转眼到了6月10日,天还没有亮,杨民奎、雪里红就率领“洪流”一分队赶到马鞍岭预定位置埋伏。专门请来的“神枪手”王有来担任主力狙击手,利用他“百发百中”的枪法,专打敌兵,而避免伤及那些挑夫。

  根据部署,杨国宾则带领“第二武工队”埋伏在马鞍岭古道一处高地,等待山顶战斗打响后,伏击撤退的敌军。

  “洪流”的另一个分队由杨国峰带领,埋伏在马鞍岭以东的福泉寺附近,阻击可能要溃逃到这里的敌人。

  这样,杨民奎的部队在马鞍岭布好了“口袋”,专等敌人来“钻”。

  上午8点左右,“长江”部队大约一个连的兵力,押着挑夫队伍,排成一字长蛇阵,大摇大摆地从范家向马鞍岭行进,很快进入“第二武工队”伏击圈,根据作战计划,先放他们过去。

  但“长江”部队快到马鞍岭顶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突然改变了行军方向,朝西面一条小路走去!

  眼看敌人要脱离我方预定的伏击范围,战机稍纵即逝,杨民奎当机立断,大喊一声:“打!”

  埋伏在战壕中的“神枪手”王有来早已做好了准备,听到命令,立即扣动扳机,只听见“啪、啪”两声,前方两名敌兵应声而倒!

  接着,队员们把事先备好的炮仗点燃,扔进火油箱里,伴随着噼里啪啦声和沉闷的爆炸声,马鞍岭上一时“枪炮”声大作,喊声震天。

  “长江”部队冷不防遭到袭击,知道中了埋伏,顿时乱作一团。一时又搞不清山上有多少人马,胡乱放了几枪,慌忙往山下退去。

  刚刚惊魂未定,谁知又进入杨国宾“第二武工队”的埋伏圈,又是一阵激烈的“枪炮”声响,“长江”部队被打得晕头转向,拼命往县城方向逃去。

  还有一小部分敌军向福泉寺方向逃去,又遭到杨国峰分队的伏击,个个吓得胆战心惊,一触即溃,连滚带爬地逃了回去。

  这次战斗击毙、击伤了数名敌人,解救了被抓的挑夫,达到了阻止他们抢粮的目的,并产生了较大的政治影响和战略意义。正是这一仗,使“长江”部队再也不敢过马鞍岭来抢粮。自此,宁海西南地区成为一个小解放区,并与山洋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为日后解放宁海全境,提供了可靠的战略保障。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