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文化周刊

年少不知《围城》意,回首已是城中人

——读懂我眼中的“方鸿渐”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6月24日 09:27:57

  王文波

  方鸿渐是《围城》主角,但每个人对他的认识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出身、家庭、职业、阅历等等都不相同,所以每个人读到的方鸿渐大概也是不一致的。用一句老掉牙的话来说:一千个人能读到一千个林黛玉。围城一大主题是婚姻,但不同年龄去看感觉很不一样。没准人生到了另一个阶段,我再来读方鸿渐,又有新的体会了。无怪好多人都说,《围城》这本书是可以读好久的,是可以反复读的。年少不知《围城》意,回首已是城中人。

  先来看方鸿渐这个人的“底色”,由出身直看到经历。他的父亲是前清举人,在江南一个小县城做大绅士,算得上一乡之望。方鸿渐高中时就由父母做主订下一门亲事,未婚妻是在上海开小银行的一位同乡的女儿。原本他大学毕业就该结婚,但未婚妻却在他读大四时过世,这桩婚事因而不了了之。这里要注意的是,某种意义上,这是方鸿渐的第一次“围城”,——旧时的旧式婚姻,不由自己做主。但开篇的“围城”并没有过分纠结,以未婚妻的过世草草释然。

  前岳父待他不薄,资助了两万块钱给他出国留学。故事开始时他已经27岁,刚刚留洋归来;虽然在国外待了四年,辗转了伦敦、巴黎、柏林几个城市,进过不少大学,学过不少功课,但他却无一专长,博士学位也没有。为了给父亲和岳父一个交代,他索性买了一个假学位。最初,买假学位让他良心不安,但他是“学过哲学”的人,知道“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有了“哲学的思维”,他对买假学位让长辈开心这事也就心安理得了。这大概是方鸿渐的第二次“围城”。

  围城就是不由得城中人自己做主的。进得城中去,焕然城中人。这个假学位及至假文凭的寓意,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为了逃离,或是为了满足身边人的期许,我们往往下意识的反应是编织一个谎言。但一个谎言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更多谎言的掩饰。这张“假文凭”后续带来的威力是巨大的,它像一个茧一样,层层织缚,让方鸿渐深陷其中,慢慢窒息。道德上,身份上逐渐演变成一种折磨。当他回乡后发现岳父将自己得学位的事登了报,一想到内行人看到这则消息不知会怎么嘲笑他,他就羞愧得无地自容。

  之后《围城》的故事情节特别简单:方鸿渐留学归国后被大学同学苏文纨看上,但他喜欢的是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这并不是方鸿渐情感上的第一次围城。第一次当然是没有逃脱船上鲍小姐的诱惑。我们由此可以发现,方鸿渐实在是一个不为人知、软弱无能甚至没有自己独立意志的人海一叶。为什么呢?大家可以发现,从始至终,他给人的形象一直都是多余的、无措的。他并不能像许多人一样,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生活——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巨大矛盾冲突的时候,他本能的反应,仅仅停留在自我解释、情绪泛滥、随波逐流,这就是他全部的自保手段了。从城中人这个角度看,他的性格底色又何尝不是造就“围城”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呢?

  我们继续看情节:由于他举止不当和其它误会,唐晓芙拒绝了方鸿渐的追求(情感上的第三次围城);失恋的方鸿渐阴差阳错下被聘为一所国立大学的教授。大家看到这里就会明白我说的方鸿渐的多余和矛盾了。钱钟书的情节设置,就是突出一个“阴差阳错”。何也?因为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和行动的变换,完全是由周围的人事物决定的。他是被人“推”着走,是没有主观意志的多余人。

  后来,方因能力不足以及办公室斗争失利而被辞,这也是围城否?大学任教期间,他结识了孙柔嘉,稀里糊涂地与她结了婚,却不堪忍受婚后生活的一地鸡毛,这段婚姻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否?故事落幕时,方鸿渐再次失了业,妻子与他闹翻回了娘家。重重围重重,围城何其多也!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