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文化周刊

雷婆头峰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7月15日 09:28:58

  童相兵

  说起雷婆头峰,知道的人很多,这是一座山,又是宁海画家潘天寿的笔名,但是真正爬过此山的人恐怕不多,即便像我这样经常爬山的人,也没有登过雷婆头峰。2022年恰逢潘天寿诞辰125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怀着对乡贤、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敬仰之情,我欣然参加了一次登雷婆头峰活动。

  3月5日天气晴好,我们一行先到冠庄文化礼堂,听取了村委有关潘天寿、故居以及雷婆头峰的一些介绍后,便在村民向导的带领下,直奔雷婆头峰。雷婆头峰有几条道可走,一条从九泡龙水库,爬牌位山,到相见岭再爬雷婆头峰;一条是出冠庄走古道从相见岭直接爬山。我们选取了第二种方案。

  向相见岭方向,一路上都是现代建筑,已无半点古道痕迹,东方桥、西方桥早已被新的建筑埋入地下,一条南北向的新环城西路,火车站、汽车站高楼矗立。车过高速隧道,沿着水泥路继续向相见岭进发,车子到了尽头,一个偌大的停车场,显示我们已经到了相见岭。

  这相见岭古时是南北大通道,又分为南北岭。横跨南北的相见岭,把大山一劈两半,东面叫牌位山,西面叫雷婆头峰。以前曾经来过这里,古道都是鹅卵石铺就,至少有二米多宽,岭顶有一个路廊,路人累了可以在此休息喝茶,路廊的碑文记录了路廊历年的修理情况和捐款人姓名。而路廊门口有一个碑基躺在地上,上面没有碑,据说这块碑不知道去哪里了,至今没有找到,记录相见岭的历史,堪称文物了。路东是一个赵爷殿,修整完好,保佑着过往行人的安全;路西是云舍庵,里面有一个施食台是宣统二年建造。西面建造了一座高大的新的云舍寺,我们没有时间去参观。

  带我们去爬雷婆头峰的是一位年轻人叫潘汉广,是冠庄的一位企业家。平时也喜欢爬山,那天就背着登山包,带着柴刀,手拿登山棒,他对这一带非常熟悉,他告诉我们,他和村里的热心人利用空闲时间,把这一带的路都修整过了,长度足足超过了一百公里,说着,他打开手机,让我们看他的路线图,一条条路线密密麻麻,用红色的粗线标志着,听着他的介绍,让我对这位年轻人肃然起敬。

  他首先把我们带到东面的牌位山脚,向西仰望,有三座高高的山峰,连在一起,远看像一尊哈哈佛,当中最高的山峰,就是雷婆头的山顶。峰下岩石壁立,嶙峋峻峭,好险。看见这座山,我马上想到潘天寿先生。先生用了一辈子笔名的大山就在眼前了,好激动啊。

  从牌位山下来,我们就向西面攀爬。潘汉广说,这就是上雷婆头的路,他们已经组织人把柴草砍了,路况很好;但是路上的落叶有点滑,再加上天气热,有几位爬到半路就不想往上了。沿途有不少野花开了,散发出沁人的香味,高高的柴草上飘着红色的路标,在春风的荡漾下,格外鲜艳,上面写着:宁海潘天寿文化节,是上次开节爬山时由潘汉广挂的,引导人们沿着路标走可以直接到达峰顶。

  一个分叉处,潘汉广告诉我们,这是去南岭的路,下来时可以走南岭,再回到北岭,但是路途要远一点。沿着标识路标,继续向上,山顶有什么,可以看见什么,潘天寿当年为什么选用此山为笔名?一个个问号,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们加快速度往上,路上全然不觉得热,也不觉得累。终于我们爬到一个岔路口,那里有三条路,左边一条是下山通往仇家村,当中一条通向铁架子,是修理铁架子专用道,右边这条通往峰顶。

  略作休息,马上就到了峰顶。一看海拔450余米,四周一览无余,人也忽然开朗,阵阵春风,在阳光下令人舒服极了,极目四周,全是高山,往东看,是牌位山,此山因像牌位而得名,完全挡住了我们往东看的视线;往南是连绵的大山;往西看,壁立千仞,看得我脚底发痒,远处就是香山,巍然挺拔;往北是一个村庄叫仇家。而抬头看,则是高大的电线铁架子,架子上的电线伸向看不见的远处。早就听说就是这个铁架子,让雷婆头峰蒙受影响,说是破坏了雷婆头的原汁原味,不协调,确实如此。山顶据说原本是一个圆鼓鼓的岩石,就像佛顶,现在已经彻底平整,看不出当年的风貌。

  我们在顶上尽力寻找,尽情拍照,想找到一些与大师有关的遗迹。当满足了一切对雷婆头峰的好奇心之后,我们便下山了。

  此山名叫雷婆头山,分属几个村所有,从峰顶往西往北,大部分归属仇家,相见岭古桥以西大山部分归属上金村,而峰顶往南归属辛岭几个村。当我们从仇家往上看,休息处的三岔路口,是一个脊背,一个极像一头水牛的脊背,奋力往上冲,极富牛劲。最初潘天寿的牛图构思设想就是来自于此脊背,而且潘天寿还画了一幅水牛图送给仇家村里的好友,潘天寿的这幅水牛画至今还保存在村民家里。而山下都总庙里,则有一幅潘天寿在中华民国八年题写的匾额,“五叶流芳”很幸运被保存下来,弥足珍贵。

  难怪潘天寿对雷婆头情有独钟,用此山作为笔名,那么这个峰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采访了桥下潘、赵家、笆弄头、上下金、雅致岙、冠庄等村上了年纪且熟悉潘天寿的村民后才知道,冠庄的东面有山叫帽峰山,西面是雷婆头山,潘天寿对这两座山非常喜欢,经常以这两山作为画画素材。因此,潘天寿把两座山中雷婆头三字和帽峰山的峰字,再加名字的寿字组合成“雷婆头峰寿者”这个笔名,而雷婆头山,经潘天寿一用,大家也习惯称雷婆头山为雷婆头峰,名气大增。

  春暖花开之时,爬雷婆头峰,瞻仰大师遗迹,乐在其中。这座经潘天寿入画的山,突然间变得更加美丽高大。我们从原路返回,又到冠庄去参观潘天寿故居,对潘天寿的崇敬再次上升。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