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文化周刊

粤派文学的一张名片

——读章以武散文集《风一样开阔的男人》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7月22日 09:21:07

  小乔

  章以武:宁海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广州市作协原主席。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获广州突出贡献文艺家称号,而今已进入耄耋之年。

  近日,收到章以武的新著《风一样开阔的男人》。尽管之前就知道这本书的封面是章教授的儿媳设计,封面的剪影是他儿子的头像,但收到新书后,仍为这本设计得新颖、别致的散文集点赞!

  散文集分三辑,题材丰厚、耐读。第一辑:感恩相遇,思念滚烫。开篇便是深情思念逝去多年的母亲。一碗“清蒸臭豆腐”,抒发着作为一个儿子,少年离家,不能侍奉双亲、享受亲情的那种无奈和煎熬的内心。篇幅不长,却字字句句扣人心弦,年迈的母亲记得儿子喜欢吃清蒸臭豆腐,一大早冒着凛冽的寒风冻雨,佝偻着背一次次倒公交车……为的就是去郊区,买上几块臭豆腐。老娘撑着油纸伞,浑身湿透,紧攥竹篮子,回来了。她冻得通红的青筋暴起的手,取出几块臭豆腐放进碗里……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疼爱儿子的那份温情,令人泪目。

  章以武虽出生在上海,但他读大学、工作都在广东,他的同事、亲朋、文友大都生活在南粤及珠江三角洲,有缘相遇成为挚友。本书写了17位朋友,读着这些文章,忽然便觉得自己好似认识了广东文坛的好多文艺家:陈俊年、钟晓毅、苏华、卢锡铭、江冰、徐康……他们是著名作家、画家、评论家,他们也是出版人、报人、企业家,甚至还有电影制片人。涉及面如此广泛,这和章以武是文学界、影视界以及学术界的三栖元老是分不开的。

  章教授的人物速写文字简约明晰,对话幽默诙谐,寥寥数笔便勾勒出鲜明的人物特征。有视觉冲击力、现场感、镜头感,让你很快就能认识并记住这些人。他写人物细微中透着大手笔,用几个词,几个排比句,几个动作描述,就能看出所写这个人的品德、喜好和那种拼命三郎的性格。比如他做客《花城》主编田瑛办公室,看田瑛找茶叶:在满柜的茶罐里找,踮脚、昂首、躬身、下蹲,就是不见凤凰单丛的影子……又如《情痴》中写制片主任徐康辛苦了一夜,待摄影机开动后,“老徐头歪着脖子靠着江边的老榕树打呼噜,任蚂蚁在他沾满黄泥巴的小腿上爬着”。如此有画面感地描写一个人,这个人的生动形象便瞬间凸现出来。又比如他写作家程贤章,用“追求、热爱、思变、激活”8个字概括了这个侠骨柔肠、爱心满满的作家大气、睿智、幽默、通透的人生境界。

  章以武孜孜以求文章的动人和情感的丰沛,《天地男儿》中,他夸赞雨纯的报告文学,把一件件动人的事例进行艺术的调整,让它们像光线般穿过凸透镜,集中在一个热点上,让它光彩照人。《说说黄啸》中他又称赞黄啸的散文,说它们题旨高妙,切入新颖,情景交融,耐读耐思。汩汩而流的感情,不是刻意附加、而是弃矫饰、去斧凿,发乎自然,率意随性……然而看完《风一样开阔的男人》这本散文集,感觉章以武自己的文章又何尝不是这样的风格呢:落拓不羁,飘逸如仙!

  散文集第二辑:品咂人生,甜甜苦苦。以一篇《土炕相亲》为首,文中有不少看似平常其实很精彩的对话,人物丰满而生动的形象,便在一问一答中呼之欲出。接下来几篇是写男人50岁的一些困惑,如“冷战”“虚惊”“美之焦虑”等,这些文章写于1990年7月至1991年2月间,那个时候章教授正好也50出头,感同身受,为同事、朋友们着急、忧虑、畅怀。他用文学艺术的力量把人生中的明暗、浓淡、高低一一描述,生活气息浓郁鲜活,他的感情、他的感悟自然流于笔端。

  章以武深爱广州这个五羊下凡、珠水奔流、绿叶红花的龙口地,这是一片朝气蓬勃的土地,开放的热潮奔腾汹涌。他说散文就要写得有时光的味道,在大时代的节点上,要有时代脉搏跳动的温度。这在第一辑的《木桂赏饭》和第二辑的《一个真实的神话》、《思维的新边疆》、《异想而天开》等文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率先开放了鱼鲜、蔬菜、水果等市场,彼时,内地众多省市都还是计划经济为主,抱着铁饭碗。而广州的姑娘小伙子们领了执照,纷纷在街头巷尾开设鱼档、水果档等摊位,勇敢地迈出了改变命运的步伐。章以武精准地捕捉到这一新气象。他大胆地宣传个体户,热辣地写出了“广味”十足的短篇小说《雅马哈鱼档》,继而又改编成剧本拍成电影,成为全国首部聚焦改革开放后的个体经济的影片,充分体现了它的前瞻性,可以说在广东的文学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1988年初创作的《一个真实的神话》,章以武感知到南国大地上的春潮涌动,他再次把笔触伸向改革浪潮中的勇士们,写活了广州东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广州市东山区引进外资住宅建设指挥部。1979年挂牌成立的指挥部,可以说是全国首例“吃螃蟹”的,他们在9年时间里,在没有国家任何贷款的前提下,以500元起家,为社会提供了近40万平方米的住宅。还有1亿多元的一大批市政、环保绿化、园林、文教卫生,甚至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等设施,大踏步地演绎出一台国内外闻名的好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住建部誉为“东华模式”。章教授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地写出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话。

  散文集第三辑:脚有泥土,心有真情。章以武教学式地写了自己创作上的一些体会和心得。章以武从1958年第一篇小说《第二次交锋》在《南方日报》上发表至今,已有600万字的创作成果。他热爱南国风貌,感恩珠江三角洲这块热土,他说这儿的水比别处清澈、月比别处柔和、酒比别处醇香。40多年来,他写大时代的巨变,写改革开放的动人故事,写广东儿女的创业史、山海经,他的文章带有浓厚的南国风味,非常的接地气,是粤派文学的代表之一,或者说就是粤派文学的一张名片。而今85岁高龄的章以武依然精神矍铄、文思泉涌,笔耕不辍,且年年有精品力作拿出来,他说“人不能闲,闲会生锈”。

  写作于他来说就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抗战时,章以武曾随父母来宁海老家的西门杏树脚住过一段时间,有着挥之不去的“宁海”情结,他常常谦逊地称自己是“宁海籍写作人”。和章教授认识20多年,虽然时有联系,但也才见过几次面,他一直当我是家乡的一个小文友,而且从来不摆架子,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和善仁厚的长者。他告诉我:文学创作要耐得住寂寞,这是一个人的上天入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一个人的张灯结彩。要心向上,脚向下。要读厚厚的书,跟人说浅浅的话。多少岁不重要,看起来多少岁,做起事来多少岁才重要……金句满满,令人获益匪浅。

  喝茶、写作、讲学、含饴弄孙,章教授的晚年生活有点忙,他体贴夫人,常常亲自买菜、做饭。偶尔还会在微信上晒晒煲的汤、做的菜。上个月疫情不乐观,老人上午9点去临时点排队买菜,直到中午12点才抱着一堆的青菜、萝卜、苹果、速冻食品回家,被着急、担忧的夫人一顿“好骂”,章教授却开心地认为夫人是关心他、在乎他,竟乐呵呵地在微信上和我分享他的“被骂”。

  章以武就是一个不老的神话,他说现在仍要继续扛着舢板去寻找河流!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