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文化周刊

生活在何处,我为何而生

——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7月22日 09:21:07

  吴峭

  世界上有多少个窗口,就有多少种生活,有一种生活叫做瓦尔登湖。

  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我重新拾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旧书重读,又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是“大地上的诗人”,是极简主义生活的倡导者。1845年3月,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离家乡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搭起了小木屋,开荒种地,阅读写作,在那里度过了两年零两个月的独居生活,此后他把这段独居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了一本自传体散文集《瓦尔登湖》。

  “到达了生命的某个特定时期,任何地方都可以安身。”我在梭罗的语言中读到的是他面对生活的无限自信与欢喜,“此心安处是吾乡”。他离开繁闹的市区,搬到了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在梭罗眼里,房子,不过是一个座位,瓦尔登湖畔的简单生活,让他感受到了内心的空灵与充实。

  梭罗觉得喜欢的东西可以去体验,但不需要占有,如果没有,可以想象一下。于是他在想象中买下所有农场,在那里耕耘,并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关于农场的思考让梭罗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越是能够放弃一些东西,越是富有。”

  他与鸟为邻,但并非一般人一样,将鸟关在笼子里,恰恰相反,“我的巢穴却并不如此,因为我发现自己突然跟鸟雀做起邻居来了,但不是我捕到了一只鸟把它关起来,而是我把我自己关进了它们邻近的一只笼子里。”

  梭罗在欣赏了森林中一片田园风景中最珍贵的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却早已把风景写进了诗歌里,“我君临万象,风光尽收眼底,不容置疑,我拥有一切权利!”他用韵律这一隐形的篱笆,圈住了农场,圈住了田园的精华。

  梭罗是善于给生活做减法的人,他认为只有当生活变得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变得简单,精神才会富有,他主动减去多余的圈子,减去不需要的物品,卸载了城市的喧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用心写下孤独,在大自然的纯净中,抖落一身风尘,还给自己一时清纯,明白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目标!

  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不多,我们模仿不了梭罗,梭罗自己也讲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我都不希望人们像我这样生活,因为,也许他还没有学会我的这一套方法,我希望世界上的人们差异越大越好。”

  阅读这本书时,一位好友刚好发来他写的一篇读书笔记,在文中他提到了他曾心怀梦想,渴望铁马冰河,拼出大好未来,最后却发现看不到前途与希望。字里行间我能读出他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读出他的迷惘和困惑。他说他是该接受和知足,还是应该痛苦和反省?

  我回复了他一首李宗盛的歌——《凡人歌》。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梦想放两旁,把生活摆中间。”

  李宗盛歌曲里的生活有些无奈,更有些不甘,正如生活本身那样,虽然年龄、工作各不相同,人们却日日为生活所困,世界不曾为了人们改变,终日纷扰。人到中年,我们能做的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生活在何处,我为何而生”,相信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但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来不及思考这些最本真最原始的问题。对一个人伤害最大的,往往不是外界的任何事,而是精神内耗。我们就像负重的蜗牛,不断地往前往上爬,这个重重的壳可能是金钱、荣誉、房子、职位、欲望,也可能是心理上的负担,我们背得越多,走得越慢。我们只有懂得取舍,才会幸福。

  来瓦尔登湖之前,梭罗也曾一遍遍地询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最舒适的生活?最终他在瓦尔登湖畔找到了答案:唯有清醒之后,人才能开始真正的生活。不要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所谓的舒适生活,是将一切简单化,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生活不简单,但我们要把它变得简单。

  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精神家园。瓦尔登湖,梭罗的湖,心灵之湖,一座装满生活的智慧的湖。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