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缑城周刊

“用心教”思政的内在意蕴与具体路径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08月24日 09:11:18

  王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新时代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水平要准确理解“用心教”的内在意蕴,把握“用心教”的具体途径。

  “用心教”的四重内在意蕴

  “用心教”的政治原则。思政课的核心功能是将受教育者从“自然人”培养成为合格的“政治人”,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必须首先是合格的“政治人”,政治素质是思政教师的首要素质,政治原则是思政教学的第一原则。因此,思政教师要“用心教”,就是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心、以课堂为阵地讲好政治信仰,一心培育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用心教”的职业伦理。“用心教”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共同基本准则,但对于思政教师具有特殊意义。首先,思政教师是直接以心灵洗礼为根本工作内容的专业专职人员,是所有教师群体中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最深的“灵魂工程师”。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思政教学特别强调情感要素,要求把对家国、教育、学生的爱融入教学整个过程。其次,思政教学实效是一个内在的渐进显现过程,很难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量化和评价,思政教师“用心教”意味着要大量投入私人的时间与精力。再次,受社会支持氛围不够、评价支持体系有待健全等因素影响,思政教师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思政教师们承受着不小的心理压力。因此,思政教师“用心教”,是要以强烈的仁爱精神、奉献精神兢兢业业,潜心育人。

  “用心教”的情感需求。思政教学是一项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没有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碰撞,教育活动便不可能产生,思政教学势必变成干巴巴、冷冰冰的宣传说教,就不可能打动人心。因此,思政教师“用心教”也是“用心交”,即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互动,赋予思政课以温度。

  “用心教”的能力需求。讲好思政课对于思政老师具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宽广的视野,既要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要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既要掌握国际国内的发展大势又能进行历史现实纵横比较,既要有“干货”“硬货”可授又要讲求教学方式方法。因此,思政教师的“用心教”就是要以渊博的学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教书育人。

  把握“用心教”的四条具体路径

  强化思想认识,坚定“用心教”的政治自觉。首先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为什么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明确自身职业、事业的政治方位和责任。其次,要自觉将政治立场、原则和纪律贯穿于教学、科研和生活的全过程。保持政治敏锐性,能够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和学术观点问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鲜明、坚定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言行一致,始终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淬炼职业修养,厚植“用心教”的育人情怀。思政教学关系到“党之伟业”“国之大者”“百年大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思政课的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也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教师应以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投入真情实感,理直气壮讲好课。同时,要破除功利心理,克服不利因素,积极向优秀思政教师学习,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用心用情做好教学。

  创新理念方法,拓展“用心教”的时空内容。要尊重学生主体性,真正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忙起来、活起来。重视心灵沟通“涵化育人”的独特功能,在平等、真诚、民主的师生对话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与真理的热爱。不断改进教学“配方”“工艺”“包装”,在吃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发现、分析、思考问题,及时学习掌握教学新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形象、通俗地论道说理。此外,要通过担任班主任、指导学生项目、参加学生活动等方式扩大师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集面,既关心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也热心帮助解决学生的其他困难和问题,在师生交往中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增进情感,以高尚品行感染学生,做可亲、可敬、可爱的好老师。

  加强理论研学,筑实“用心教”的学识基础。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研究,认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二是加强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广泛涉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形成宽广的知识、理论、历史视野,做到以多学科知识回应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进步性。三是终身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要以持续学习做到常讲常新,并通过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检验理论、启发思考。

  【作者为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