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文化周刊

食物与人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2年10月28日 09:05:01
晒秋(雨果 摄)

  徐丽

  自己学着做饭后,去的最多的就是菜市场。节假日,必定是早起去的,在闹哄哄的菜场里一走,心绪也就活了。

  汪曾祺曾写:“到一个新地方,我不爱逛百货商场,却爱逛菜市,菜市更有生活气息一些。”那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才能体会到逛菜市场的妙处的。碧绿的青椒,带着泥的橙黄的胡萝卜,成把的青葱,密密匝匝又错落地摆满了铺位,跟着人流走着,看着,买着,不觉双手拎满了,心也稳实了。回家路上,看人家饱胀的购物篮里,有莴苣叶子探出头来,想着,这家人的生活,定是认真又有生机的,不免又多看几眼。

  最近,孩子正蹿个,家里常炖牛尾骨汤。一根牛尾骨,有近10斤重,让卖家帮忙斩,他斩几块,就歇一会,走动走动,说,斩牛尾骨太费体力了。拎着满满一大袋,慢慢走回家,然后分小袋装好速冻,方便下次取用。要吃时,取斩好的两三块和土豆、胡萝卜、玉米、番茄、生姜一起炖,满满一锅,吃得全身温暖。这阵子,腿脚不便,老板就用电动车载着我的一大袋牛尾骨送到我家小区楼下。隔几日,在别处见着他了,又是一阵招呼。

  晚上,在桌前读美食书,读到作者为待客准备的食物:“在店里绕了一圈,缤纷的色彩看得人心情飞扬,灵感也来了,当下决定,就准备四道菜:生蚝、柿子佐意大利风干火腿、南瓜汤、白酒炖橄榄鸡;至于甜点,煮个红酒梨好了。”这真是算得上“山珍海味”了。我还没有能力自己做待客的一整桌菜,往往是去外面吃,总觉得不够真诚。

  大学时,同寝室的一个女生放假回家,会带些家里做的食物来。有一回,带来的是烤蛏子,装在方方正正的玻璃盒子里。我第一次见着蛏子还可以烤着吃的,小时候,老家绍兴很少吃蛏子,蛏子多半是过年请客时才买,市场上的蛏子是养在水里的,薄壳外还吐着长长的水管子。外婆和母亲做蛏子,每次都是水煮,黏黏腻腻,并不好吃,价格还贵。烤蛏的味道,咸滋滋的,肉质结实,还挺鲜,于是贪嘴连吃了好多,吃时没把蛏子肉边上的一圈黑线拿掉,结果,上吐下泻,住了一晚的医院,挂了吊针才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吃蛏子。

  每次在水果店看到红毛丹,我就想起我的那位同桌。大学时,班长为让大家增进同学情谊,组织全班抽签决定座位,尽管大家在固定教室上课的时间并不多,很多课往往都是分散着上的。最终,我的同桌是位男生,我们的座位在靠教室门边的最后一桌。有一回,上《逻辑》课,我在课间推算着只有才、只要就之类的题目,空气与题目一样闷热、枯燥。突然,他在我身旁坐下,摊开大大的手掌,说了声,给你。一转头,我看到鲜艳、水灵的红毛丹,好几个,稳稳立在他的手心,瞬间感觉清凉、快乐,很快接了过来,笑着问,哪来的?刚才回宿舍了,他答。再后来,大学毕业了,他有时还会回学校,他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留在大学的城市里,我也还留在学校,偶尔能见到。再后来,我也离开学校了,我们很少见了。还记得,这位同桌,擅长做菜,有一回,班级组织野炊,同学分成几组比赛烧菜,最终,他做的一盘红烧鱼得了第一名。

  食物也会和友情交织在一起。有一次,去好朋友家。好朋友的婆婆大清早跑了两个菜市场,做了好多的家乡菜来招待我和女儿。四五年过去了,这份真情依然不忘。又一次,在朋友家烤大列巴,一起揉面,一起看烤箱里的面包膨胀、变成巧克力色,一起品尝新出炉的大列巴,看着彼此,聊着家常,心里阵阵温暖。友情和食物一样给人以甜蜜,余韵久远。

  平松洋子在《银座三明治》里写道:“我们边品尝着蔬菜、野菜,边享受着季节的馈赠,而一条崭新的道路又在我们前方展开,哪怕很微弱,也是实实在在的光亮。”食物带给我们丰腴滋味的同时,也给了我们重新开启生活的勇气。

  月下的几盏清茶、几块月饼,花下的一壶酒、几口小酌,三餐的时令菜蔬,因着人,食物也多出一份热烈来。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