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宁海新闻

《宁海谚语》序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3年01月03日 09:07:11

  周静书

  民间谚语,是人民大众根据长期生活和生产经验不断总结创造出来的,并经长久而广泛传承定型的民间语言文化,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生产技能、气象、医药和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民间谚语通常简练生动、通俗形象、富有哲理性和科学性,有些对人们行为起规范作用。民间谚语往往与当地方言相融合,文字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的韵味,许多都是原汁原味的百姓语言。

  谚语产生的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记载。《诗经》中记载了很多谚语;如《大雅·荡》中有“靡不有功,鲜克有终”;《易经》中有“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左传》中有“虽鞭之长,不及马腹”;《韩非子》中有“远水不救近火”等等。许多流传至今,仍流行在人们口头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民间谚语千姿百态,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因环境的不同,生活生产方式的差别和风俗民情各异,民间谚语也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创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浙东宁海,山海交融,古村众多,人文荟萃,具有1700多年文明史。得天独厚的山海文化,丰富多彩的渔文化,风情多姿的婚嫁文化,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及充满“五匠”艺术的古戏台文化等等,昭示着宁海这片古老的土地璀璨的民间文化。宁海地域语言文化个性鲜明,宁海话颇具“硬”气,声情并茂,活色生香,与豪爽大气的宁海人性格相映成趣。而宁海民间谚语,正是异彩绽放的宁波语言文化中的奇葩。

  宁海谚语,以宁海方言音韵为表征,以渔文化、农耕文化、古村落文化和“五匠”文化为主要特色,飘溢着海味鱼腥和山花泥土的芬芳,而它的内涵则充满了宁海人勤奋、聪明、尚学、务实、争先的优秀品质,彰显着宁海人的正气、大气和硬气。如“千学弗如一看,千看弗如一练。”“弗下水,一辈子弗会游泳;弗扬帆,一辈子弗会撑船。”“耳听十遍,弗如手做一遍。”“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朴实的谚语诠释了实践出真知的深刻道理。如“牛呒力打横耙,人呒理讲横话。”“人怕伤心,树怕伤根。”“山高自有横沿路,海深自有船来渡。”“百姓百姓,一百个性。”等生产生活谚语,富有做事、为人的哲理。“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等警世谚语,告诫人们尊重经验,珍惜言教。又如“东乡大湖谷,西乡黄坛屋。”“晒死和平岙,冻死涨坑岙,弗冷弗热莘东岙”“莘村上宫庙,锣马哗哗叫。”“莘村上宫庙,箍桶彭彭叫”。这些谚语真实地反映了宁海当地的风物场景与地理环境,给人以清晰深刻个性的地域印象。

  宁海谚语中有大量反映农林牧渔生产类、天文气象类、民俗风情类的内容,如“清水落种,浑水下秧。”“秧好一半稻。”“草籽种三年,坏田变好田。”“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宁可失收,弗可失种。”“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丟。”“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稻黄一日,麦黄一刻。”“阳山油菜阴山竹。”“山坳杉树山背松。”“水边杨柳岩边桐。”“黄泥山栽竹,代代有笋吃。”“乱砍乱伐,呒不结煞。”“矮山水果高山茶。”“小猪要奔,大猪要睏。”“春钓东南风,冬钓西北风。”“紧拉鱼,慢拉虾。”“退潮泥螺涨潮蟹。”“三十年夜的肚,正月十四的鼓。”“少年外婆家,青年丈姆家,老年姊妹家。”这些民间谚语是宁海人民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的智慧创造与科学总结,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不仅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用心积累,对生产知识的精心探索,对自然现象结合农渔牧影响的不断总结,而且是宁海地城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是透视宁海人文化自信的心路历程,是文化心理的原态窗口。宁海谚语也是宁海千百年来生活习性、风土人情的一面历史镜子。通过富有个性特色的宁海方言,以铿锵的音韵和幽默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艺术地再现了宁海话含蓄隽永、诙谐有趣、抑扬顿挫、声色俱佳的方言特色。宁海谚语,不仅是民间文化中的耀眼硕果,而且寄托了人们深深的乡情,承载着民众浓浓的乡愁。

  因此,宁海谚语具有厚重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是宁海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宁海精神的具象表达,更是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和环境的改变,民间谚语这些民间文化正在剧速消逝。虽然我们还能在地方志书和一些古籍中窥见少许,在老年长辈中口头偶尔听到一些,但随着语境的转换,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行将日渐消失。幸而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性民间文学集成搜集整理中,各地抢救了一批包括民间谚语在内的民间文学,使我们有幸还能看见许多民间文化的原貌。近年来,全国又启动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文化工程,民间谚语又迎来了新的保护机遇。宁海拥有一大批富有文化自觉的民间文艺家,陈东贤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早几年用心用力完成了《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18部中“龙宫村”的创作,同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和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近两年,又带领他的团队,深入田野调查,访老问贤,搜古稽籍,广泛采录,从数以万计的原始语材中,整理出了比较全面完整的宁海民间谚语,分“谚语选萃”“谚语选讲”“谚语故事”,对民间谚语进行梳理注释,这是宁海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当前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极好的实际行动,为宁海文化强县和宁波文化强市建设,推进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我相信《宁海谚语》的出版问世,将增加宁海文化的厚度,增添宁海文化的温度,进一步扩大宁海地域的知名度。希望《宁海谚语》今后更好地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让广大民众共享同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通过本书的传播,作为根植于宁海人民心田的民间谚语,将仍是人们戒不掉的口头禅,抹不去的文化记印,留得住的深情乡愁。它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将厚重而深远。

  应编者的盛情委托,聊以为序。

  (作者系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副主席、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巡视员)

责任编辑: 林琪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