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宁海新闻

电信诈骗花样翻新防不胜防

公安民警助您练就“火眼金睛”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3年02月16日 09:04:29

  (温馨提醒)

  记者陈俊通讯员薛建宏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频发,不法分子不断升级犯罪手法,精心策划骗局,令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骗子的圈套。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我县公安机关共接到诈骗类案件1275起,受害人被诈骗金额高达6041万元。面对电信诈骗,最重要的就是预防。昨日,记者就如何防范电信诈骗采访了公安民警,请他们结合办案实践教大家识破诈骗陷阱。

  案例一:

  冒充客服挖下“征信”陷阱

  “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的钱就要被骗走了……”日前,居住在梅林街道的陈先生接到了“192”开头的陌生号码来电,对方自称是央行工作人员,让陈先生注销京东白条、金条的账号。一番沟通后,对方提示,陈先生如果不配合注销账号,将严重影响个人征信。因为害怕个人征信受影响,陈先生便向对方询问了具体操作方式。之后,对方开始一步步诱导陈先生在网贷平台进行贷款,并指定了一款APP软件,要求陈先生将贷款转入该软件提供的“安全账户”。深信不疑的陈先生刚准备转账时,梅林派出所民警按照相关平台提供的预警信息,及时打电话找到了陈先生,告知这是骗子,让其停止支付,制止了这场骗局。

  警方提醒:近期,广电“192”开头的手机号码大量被犯罪分子利用,请提高警惕,及时核实信息。另外,京东客服不会使用普通手机号码和座机联络客户,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个人无权删除、修改。如有疑问,应通过官方平台的客服进行咨询,以免上当受骗。

  案例二:

  “售后”成为快递诈骗“前菜”

  2月8日,市民李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物流客服,由于物流差错,造成李女士在淘宝购买的快递丢失,“客服”称可以赔付李女士相应货款。李女士听后,在对方的诱导下,加了对方的QQ,并下载了某个投屏APP,还一步一步按照对方的操作提示,打开支付宝准备进行转账操作。幸运的是,相关平台及时发出了预警信息,刑侦大队跃龙中队民警马上联系李女士。由于李女士的电话一直处于通话中,民警只能多方联系李女士亲属。最终,李女士正在与诈骗分子进行最后操作确认时,民警及时干预,并与李女士一同前往银行进行止付冻结,避免了财产损失。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会事先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以及快递单信息,获得受害人网购订单数据,以各种理由冒充购物网站客服或物流客服,主动联系受害人,称其订单存在卡单、调单、快递丢失、产品质量问题、交易失败等情况,提出退款理赔,对购物者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市民如果接到自称“店铺客服”“快递客服”“卖家”等电话,请提高警惕,不要点开对方发来的“退款链接”,不要轻易扫描或点击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可以联系电商平台客服或在线联系网店客服确认是否有退款。

  案例三:

  网上交友遇骗子

  日前,市民张先生在抖音平台认识了一名女性好友,聊天中,该好友嘘寒问暖、善解人意,两人关系迅速升温。不久后,好友提出,希望张先生可以帮她在某个APP上团购一下产品。张先生同意后,好友指导张先生下载了该APP,并一连刷了五笔共计24580元。西店派出所收到相关平台发出的预警,马上联系张先生,告知这是诈骗。为了提升张先生的防诈意识,民警向张先生宣传防诈知识,并帮其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

  警方提醒:近年来,网络交友引发的诈骗案件频发,诈骗分子往往利用网络平台(如抖音、微信、QQ等),与受害者进行网络交流,在骗取受害者信任后,再选择时机提出生意邀约、借钱周转或者提供低价优惠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后便销声匿迹。在此,提醒广大网友在网络交友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他人,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对“捡漏”“日进斗金”等极具诱惑力的事始终保持警惕心理,作出理智判断;在涉及钱财交易问题时,要慎之又慎,对对方提供的信息加强查询核实,避免上当受骗。无论下载何种软件APP,都请认准正规应用市场平台。凡是在非正规渠道下载的APP、登录的网址链接,都可能是骗子的圈套。

  电信网络诈骗方式多种多样,但最终都是利用被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被害人转移财产从而上当受骗。虽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不过,广大市民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时刻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私密信息告诉陌生人,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坚决不给陌生人转账。

责任编辑: 张颖    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