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从地中海到小亚细亚

——关于《希腊精神》的读书笔记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3年03月07日 09:37:46

  董峰峰

  近期看了阿诺德·汤因比的《希腊精神》,叹服这是一本佳作。首先是乔戈的译文出色,再者是原文的史料丰富。读完这本书,对希腊精神在西方文明中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知。

  谈希腊精神,绕不开古希腊和古罗马,希腊精神从某种程度上串联起了这两个国家,甚至那一段历史:一种属于社群和文化的精神,一种以城邦为人类崇拜的属性,一种普遍的制度,一种独特的宇宙观。

  古希腊起源于迈锡尼文明,经过民不聊生的黑暗时代、城邦初现的古风时代、鼎盛发展的黄金时代,逐渐成熟。随后历经一致对外的两次希波战争,和一场历时27年之久的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走向没落。强大的马其顿这时统治了希腊。随后,少年得志的亚历山大大帝横跨小亚细亚半岛,但他至死没能完成征服东方的愿望。这时一地鸡毛的马其顿被日渐强大的罗马钻了空子,罗马也顺便把希腊收入囊中,自此,希腊史变成了罗马史的一部分。

  古罗马起源于市镇,随后逐渐由部落向国家过渡,形成罗马的王政时期。战争是罗马的主题词。通过三次萨姆尼特战争和皮鲁斯战争,罗马完成了对意大利的征服;通过三次布匿战争,征服了迦太基,一统地中海西部;通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征服希腊。战争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和大量的奴隶,造就了罗马的奴隶制社会,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治理版图如此宏达、成分如此复杂的国家?如何平衡贵族、平民、奴隶之间的矛盾?如何恢复长期对外战争造成国家农业破坏严重的局面?种种问题,最终导致罗马共和制的破产,走入了帝国时期。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地中海风起云涌,伴随着古希腊、古罗马、马其顿等国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唯有希腊精神一以贯之,永续不断。

  希腊精神既非地理概念也非语言概念,而属于社群和文化概念。作为一种文明,希腊精神从公元前2000年一直延续至公元7世纪,从它诞生伊始,就横跨了爱琴海,穿越大陆,向东直至小亚细亚和印度,向西抵达北非和欧洲大西洋沿岸。

  希腊精神是一种生活方式,得以在城邦中呈现。希腊人对城邦的人类崇拜,既是希腊精神无法绕过的内核,也是其不得不瓦解的原因。

  “城邦”在希腊语中最初的意思正是“堡垒”,是出于对生存安全与精神奖励的需求产生的。希腊人把城邦当做神来膜拜,而不是单纯视其为公共机构。因为城邦将个人从自然崇拜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了个人空间。更关键的是,“城邦把个人从特殊家庭形式的自然崇拜的严格束缚中解放出来”。

  除了给个人以空间,城邦也带给人们激励。他们可以提供个人才华以获得别人的肯定,可以展现不凡能力以得到共同体的认可。当时,对城邦体现的人类力量的崇拜,事实上已经替代了对奥林匹亚诸神的崇拜,成为了希腊世界的宗教。

  亚里士多德曾说,“有了城邦,才有生活”,然而,但凡有价值的事物都需要付出代价。

  首先是社会不公的产生,在大多数希腊城邦中,人民被划分为一等公民与二等公民,女人和奴隶则被抛到了后面。其次是牺牲与奉献的考量,神圣化的城邦需要让其公民做出牺牲,成为毫无保留的奉献者。最后是城邦为数众多而不是只有一个,各个城邦之间无可避免走入互相猜忌和冲突的过程。亚里士多德就曾说“最好只有一个城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村。

  总之,希腊城邦的缺陷使它们不足以成为希腊人整个生活的准则或毫无保留的献身对象,希腊精神的核心是不坚固的,这为它后期的瓦解埋下了伏笔。

  看完这本书,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但我知道,这仅仅是历史发展的冰山一角。从古希腊到古罗马,从地中海到小亚细亚,从希腊精神到宗教崇拜,这些只不过是历史的缩影、地理的缩影、文明的缩影,而究其根本,是人类作为个体的精神寄托与人文诉求。当所有的崇拜被打破,我们又该诉诸何端以求内心的宁静?

责任编辑: 邱雯雯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