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文化周刊

母亲的“成语”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3年05月26日 09:49:21

  方秀英

  母亲生长在农村,没认得几个字。兄弟姐妹有七人,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哪轮得到她读书。后来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好多年,见了些世面,也没多认几个字。倒是老来学念经,对着经本能认些许字。虽然母亲没能从书籍中汲取文化精华,但并不妨碍母亲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她擅于在说话时带上一两个农谚、成语,像个引经据典、出口成章的文化人。

  母亲丰富的语汇多来自生她养她的土地,她的社会大学。这些所谓的“成语”多是方言,要转化成普通话有一定难度,在成语词典里也不好找,出处更是难究。有些很有生活哲理,不知是经典故事的农村版还是农人自编版,很是值得推敲。可惜我们这代人离方言渐行渐远,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都已经听不懂了,更何况子女下一代。

  于是,便想记录一些母亲在生活中讲过的“成语”。

  竹狗葬鸡

  母亲的“成语”,带“竹”字的就有三个。那就从“竹狗葬鸡”开始吧!那是母亲说我最多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大的一个缺点。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故事和意思吗?若不知,且听我说。

  我是个丢三落四的人,这毛病似乎是打从娘胎带来的。小升初时,我兴冲冲跑着去一市中学报到,下山时才发现忘了带录取通知书。山路十八弯,我便多跑了三十六弯。高考进场前,发现忘带准考证了,所幸高中时家搬到城里,家离考点只有一个操场之隔,来去十分钟,总算没误了高考。大学时,寝室有本日记本,记录室友们的杂事,上面出现频率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方又丢钥匙了”。大学毕业后没两年,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也不知所踪了……

  从小到大,这样的事情一箩筐,从丢资格证、身份证等证件到各种银行卡、会员卡以及压箱底的银子洋钿、玉器金货,各种卡的密码和各大网站上的各种账号密码更是忘了又改改了又忘……丢得多,忘得也多,经历过消失不再的落寞,也不乏失而复得的欣喜。对于我的健忘人生,曾自我解嘲:“一生的时间,半生是用来寻找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生半辈,记忆力更是大减,最近不是丢手机就是丢钥匙,且频率越来越高,三天两头如此。最后是兴师动众,屋里家外到处找,每每这样。母亲一边帮着找,一边就念叨我“竹狗葬鸡”。这话其实从小听到大,未曾深究其意,也没细想普通话该如何表达,但在那样的语境下,能大概揣度出是忘事佬之类的贬义词。车钥匙丢光了,叫了开锁师傅,以防再丢,一下子配了两把,花了八百大洋,怪心疼的。因此我特别在意,想放一把钥匙在安全的地方藏起来备用,结果一藏却再也想不起,再也找不到了。母亲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一边念着“阿弥陀佛”,一边念我“竹狗葬鸡”。这一次,我突发好奇,掏细根镂曲鳝,问母亲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经母亲解释,发现里边居然大有文章。母亲说,竹狗就是狐狸,狐狸嘴馋,总到村里偷鸡吃,鸡太大,狐狸一口气吃不完,就把吃剩的鸡藏在树荫下,方便记取。结果回头时太阳已西斜,树荫已移走,那竹狗当然没法在原来的地方找到它想要的鸡了。

  这不禁令我想到了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刻舟求剑》语出《吕氏春秋·察今》,原文如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将记号刻在移动的船上,最终是帮不了忙,找不到东西的。船在行走水在流,就如“竹狗葬鸡”中的太阳在走日影在随,不变的剑和鸡又岂能找到?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虽然母亲的这一“成语”没“刻舟求剑”家喻户晓,虽然没识几个字的母亲只能简单地解释为“东西乱放找不到”,虽然我也没考证过竹狗是否就是狐狸,是否自作聪明葬过鸡,其目的是否真是为了备忘,但“竹狗葬鸡”的寓意确实深刻得耐人寻味,这就够了。

  那把藏起来的车钥匙从年前找到年后,结果只在我的梦里出现过。于是我新年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车钥匙会神奇出现,摘掉母亲给我的“竹狗葬鸡”的帽子。

  弹糊落竹棍

  母亲还说过一个关于“竹棍”的成语——好安稳非安稳,弹糊落竹棍。

  我家外甥的二宝儿子要开荤了,做阿太的母亲便起早去市场里买了些弹糊。我问母亲为什么用弹糊给宝宝开荤,她说:“弹糊走路时,头经常高高抬着,用弹糊开荤,希望宝贝在学走路时,头能像弹糊那样高高抬起,即便摔倒也不会碰到地上受伤了。”这阿太真是用心良苦啊!

  弹糊,也叫弹涂、跳跳鱼等,是名副其实的跳高跳远健将。它依靠强有力的一对前鳍支撑,能跳得很高很远,行动快捷如飞,捕获难度大。母亲告诉我们,渔民想方设法去捕获,想出一种用竹棍捕捉弹糊的方法:用竹棍插到弹糊经常出入的地方,伪装成弹糊洞,弹糊一不小心就掉入竹棍陷阱无法抽身。竹棍可真是好东西,山里人可拿竹棍捕蛇,渔民可拿竹棍捉弹糊。

  我母亲便借题发挥,说谁谁为了赚钱、谁谁好好的工作不要、谁谁出国最终结果不是生意亏了就是钱赔了健康没了,然后说这就叫“好安稳非安稳,弹糊落竹棍”,以这些反面例子来论证老祖宗的一个至理名言——知足常乐。她希望我们能安稳度日,平安健康即是福,别去折腾奔波,没用的,良田千顷也不过一日三餐。外婆当年也这样对她们说。

  其实,就算不用竹棍,渔民们有的是捕获弹糊的方法。我在《舌尖上的中国2》里看过另一种钓弹糊的方法,技术含量很高,不用鱼饵,用钩尖锋利的钓钩抛掷过去,抲牢一根根弹糊飞将过来。

  想尽千方百计,只为舌尖美味。美食是爱的分享与传递,记住美食也便记住了爱。记忆中最好吃的弹糊是外婆做的弹糊滚豆面,那是她的拿手菜,可能也是我童年时吃过最好的菜。外公翻山越岭,从大老远的城里买回活跳跳的弹糊。外婆便大显身手,将弹糊倒入沸腾的柴火锅,盖上锅盖让弹糊在番薯面里嘭嘭嘭地翻滚缠绵一阵,一锅热腾腾的弹糊滚豆面便端上桌。人多力量大,鲜香嫩滑的弹糊没吃上几口就没了,但嘴角鼻尖却留着弹糊余香,驱之不去,久久不散。

  外婆走了很多年了,她的模样已渐渐模糊,但外婆的弹糊滚豆面却念念不忘,成了我们怀念外婆的一个话题缘起。

责任编辑: 王婧茹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