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缑乡风情

抲山黄鱼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4年01月19日 09:47:50

  周晓绒

  老家的人语言颇有特色,爱把笋称作“山黄鱼”,在他们眼里笋的鲜美不亚于黄鱼,爱把掏笋叫“抲山黄鱼”。笋季来临,村子里就会有这样的对话。问:“你扛着锄头做啥去?”答:“还能干啥,抲山黄鱼去啊。”这种叫法,我觉得跟穷人家孩子起名“王富贵,钱金山,黄金库”类似,远离大海,叫着过过嘴瘾。

  母亲爱笋,父亲花十年给她造了一座竹山。开门见山,翠竹幽篁,诗韵悠长。如今我家的竹山,成了村人挖笋的首选地。从冬到春,被村民寻找了五千遍后,我超能力再现,找到了四株笋。我不抱任何希望,在被村民耕过一样的山地,看见一个很完美的裂缝。我蹲下来,近距离观察,猜测不是脚踩出来的,而是笋尖顶出来的自然裂缝。

  察看裂缝的方法,还是小时候弟弟告诉我的。年少时,他爱挖笋,寻笋有窍门,他无师自通,掌握了很多技巧。冬笋要“捕竹根”,根据竹鞭的走向,顺着挖下去,很快能掏到冬笋。“笋窠法”,往年掏到过的地方,不妨多去刨几锄头,藏笋的概率比较大。他还告诉我“笋蓬”的形状,一时说不清楚,见我懵懂,就做出“笋蓬”实地教学。“笋蓬”就是笋尖拱出的小包,周围会有裂缝。我记得他还告诉我裂缝的真假,是笋拱出的,还是脚踩出的。笋像长了腿,满山溜达,很难捕捉到它的踪迹。有时,找到了,也是一种缘分。

  见到那个裂缝,我跑下山,拿了柴刀去刨。刨了好一会儿,没见到笋尖,正准备放弃时,刀有了异样的阻力,我扒拉几下,黄色的笋尖映入眼帘。“我找到笋啦!我找到笋啦!”这喊声无异于母鸡下蛋后的聒噪,自我表扬,求人表扬。

  山脚的村民听见了,也赶过来,羡慕地走到我身边说:“让我看看,让我看看,真的找到笋了?”我说:“嗯,不过笋很小的。”他说:“管他大小,能找到一株就不容易了。”我说:“那倒也是,从冬天到春天,也不知被人挖了多少遍。”他垂头丧气地说:“我从山顶到山下,找了个遍,笋壳都没见着。这是你家的山?你让我挖一株吧?”我说:“你挖吧。”反正已经被人挖得千疮百孔,就算此时不让挖,一会挖得更狠。见我寻到了,他再次朝山上走去,弓着背,踩着厚厚的泥土,去寻找笋的足迹。

  哥哥叫我做好标记,等一会叫弟弟来掏。我砍了枯竹枝插着,怕不够显眼,交叉插了两根,来个双保险。我又去边上东划西划,没有收获,正想下山之际,一株笋赫然在目。笋尖青绿,可见已光合作用,享受过太阳的照耀。我对着笋的四周,用刀刨挖,边上居然还依偎了一株小笋,酷似绝代双骄。一下子找到仨,搞得我乐不可支,马上自封“寻笋达人”。有收获,眼也亮了,余光一扫,边上还有一株“青头拱”。此笋实在太小,弟弟不屑于挖,就挖了三株。找到这漏网之笋,实属不易。弟弟分析,笋靠近竹根,掏笋的人忽视了,才被业余的我捡漏。

  有人说,清明前的笋是全年最难吃的,没有冬笋的鲜嫩,春笋的脆甜。这时的笋,有涩味。我胡乱猜想,莫非是这时节忽冷忽热,害得笋历经磨难,就有一股子怨气。有怨气的笋,能好吃吗?笋味道不够好,可是我觉得这时节,寻笋最有乐趣。冬笋,我这种水平,无异于瞎子点灯,白费蜡。顶着寒风,在竹山里攀过来爬过去,脚走跛,眼寻花,也难寻觅到冬笋。跟笋斗智斗勇,一副智商不够的样子,被笋戏耍后,只得羞恼成怒,来一句:“笋,你深藏不露,算你有心机,我甘拜下风。”这笋就像挂得太高的篮子,要有飞檐走壁的功夫,才能取走篮中物,就让人失了兴味。清明后的春笋,那就真的是雨后春笋,排山倒海,只要眼明手快,插上竹枝,就是你的,那也没有挑战性。唯有从冬笋到春笋的过渡期,才有棋逢对手的捕捉之趣。

  下了一场雨,小弟果然又去抲山黄鱼了。视频里看见他拿把菜刀在剥笋,他乐呵呵地说:“那天人多,笋找不到,今天多得拿不动,只得剥了拿回家。”看他坐在黄泥地里开心剥笋的样子,真是其乐无穷。掏笋,对我而言,吃在其次,只为找到时,刹那间的欣喜若狂。

责任编辑: 俞枝秀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