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缑乡风情

偶遇雁荡山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4年03月15日 09:20:00

  浦子

  我在这里偶遇我的乡贤国画大师潘天寿了。

  我此刻看到潘先生,他曾先后三次来到这里深入生活和创作,此时正弯着腰,在画《记写雁荡山花》。这是一幅巨大的横幅,高可臻丈,阔至丈余。有专家称,这幅画的构图:占二分之一的一方磐石置于中间,石上是浓郁的苍苔,数枝野藤攀附交缠;巨石周围点缀几棵小黄花、几支沙荆草,石旁有新开的玉簪和亭亭挺立的芦花嫩叶,均有欲矗入云霄之势。两个蛤蟆正从石崖慢慢爬上来,似乎在观察周围的动静,小甲虫也延着小草爬出来,仿佛正是雨后晴天,万物欣欣向荣。这幅画静而美,美而清新,蕴藏着无穷生机。不管是谁看了这幅画,都宛似置身在幽静的山涧苍石之间,浑身像受了一次沐浴那样舒坦,精神为之一振。

  潘先生如何会弯腰?那是因为雁荡山。在成功地画出《记写雁荡山花》后,他又成功地画出《雁荡山花》这样的现代花鸟画杰作。画的署名是“雷婆头峰寿者”,我爬过雷婆头峰,它是我们家乡村庄后的一座山峰。周围的山峰,皆是柔和曲线,只有这里突出峻峭刚劲之风骨。我恍然省悟有二:一是,与雷婆头峰可以媲美的只有雁荡山的山峰。二是,潘先生好多描画山岭的画作,皆是陡峭方正,最能体现“一味霸悍”的构造精神,不止是雷婆头峰,更多来自雁荡山。

  不止是潘天寿,这个开发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的大尺度的奇观奇景,吸引了大批诗人、画家、文人学士,让他们的灵感勃发。仅诗词就有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还有南阁牌坊等历史古迹。我除了看到潘天寿,还看到了谢灵运、贯休、沈括、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沙孟海、郁达夫、邓拓、舒婷等,他们先后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我还见到了当代以倪蓉棣为首的,包括马叙、东君、吴玄、林晓哲等在全国知名或者崭露头角的乐清作家诗人。

  我仿佛听见了距今1.2亿年白垩纪的恐龙吼声。那声音如雷贯耳,那是地球的造山运动,在乐清湾一带的火山爆发,火山喷出了滚烫岩浆。关键的一幕出现了:火山岩浆喷出后,这里的岩浆层层堆积,直到最高者千米以上,低者也有五六百米七八百米,它们无一例外选择了立着,立着。而同时期喷发的火山不止这里,可别的地方的火山岩浆选择了躺平,选择了如水一样地流到低处,躺平。这个时间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上百年上千年上万年,但对于上亿年的时间来说,也不过是个瞬间。这里的火山岩浆在别人都躺平的情况下,依然站立,将自己耸立成陡峭的石山石柱。台风来了,风吹着那些躺倒的没有山头的山时,几乎没有任何压力,甚至连声音也没有。而台风经过这里时,发出剧烈的吼声。不是风在吼,而是石山石柱在吼;不是石山石柱在吼,而是恐龙在吼;不是恐龙在吼,而是地球的强者在吼。它们如顶流的柱,如安定大地的巨大神针,一个个毫无怨言大义凛然地矗立在那里。

  我看到今天的景色,不是幻觉。这个常年都以绿为主色调的雁荡山在秋天也添加了金黄、火红、淡黄、天青等色彩,使得雁荡山多了一些不一样的美。雁荡山的景点如天上繁星不可数。据旧志书记载,计有十八古刹、十院、十六亭、一百零二峰、四十六洞、六十一岩、八谷、十四嶂、十岭、十三溪、十七潭、十三瀑、七门、一桥、二湖、六坑、四水、四泉、二十六石等门类,此外还有一些不入门类的景点未统计在内。而当前根据游人脚步和景目分布范围划分为八大景区,分别以各景区内的主景点名称命名为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仙桥和羊角洞景区。由于时间关系,我在几天内到达的景点不多。可是所见所闻,印象强烈。

  我首先遇见的是白垩纪流纹岩,就在去往大龙湫的路边。那些火山爆发后堆积在这里的岩石,一层层地叠加在这里,让人仿佛看到火山岩浆前赴后继的流动。前边的凝固了,后来的再摊饼似地往上叠加,再叠加。有些岩浆还带有流动过程中形成的气泡。由于冷却和凝固,这些气泡就圆圆地留在那里。里边还有气吗?我突然凑近它,用鼻子去闻,里边的气也该是1.2亿年前的啊,里边还有恐龙打嗝留下的气味吗?这个时候,我看到同行的同学们纷纷立在岩石边上拍照留念。再看他们的脸,褪去原来都是六旬的沧桑之色,渐渐地由于欣喜,而染上了青春,甚至童稚之色。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高兴起来,不是吗,一群离开校门四十多年的学生,在将1.2亿年的岩石作为背景。离开流纹岩后,转了一个弯,就看到了大龙湫。远远地看过去,只是一条细流,挂在崖上,拍照的不多。可到了瀑布之下,那水大了好多,而且落差巨大,那水洋洋洒洒跌落在下面的小潭中,再经由下面的小溪流到山外去。而仰头之间,似乎有一股崇敬之情,拍照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晚上去看灵峰夜景。夜景没有太多的灯光辅助,这是景区人的聪明安排。如果整个景区借用灯光,也可能美轮美奂,可那是世俗的美。现在的美,是纯粹自然的美。如果有光,也是自然的晚上天光。山体是黑色的,山峰是黑色的,那些花草树木也是黑色的。可在黑夜中看到山的剪影,要比白天看到的更为震撼。因为其本质的美,放在任何环境中也不会消失。导游很会说话,将所有的山峰形状,编导出爱情和积极向上的故事。好多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因为美妙的山色就放在那里,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对应物,与你的知识修养和缘分有关。第二天一早来到的是小龙湫。阳光灿烂,周围的山色闪闪有光。远远眺望小龙湫上的几条飞瀑,周围是几百米高的竖立如刀如矩的险峰,让人想到突破与向上。景区组织的两个表演:悬崖坠降采药和两个山峰间高空走钢丝,加大了这种感觉趋势。我低头看那些山草树木,与平坦地面的作物横向生长不同,也一个个挺直了身子往上长。

  一座名山,就如一件伟大作品,在不同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不一样的。不可否认的是,众多名人包括潘天寿等慕名前来,皆有所求,而且归去时皆有各自的收获和裨益。我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别。临别时,我转了一下头,山风正掠起一丛伟岸的树林,我隐隐看到潘天寿在向我挥手,仿佛有声音传来,曰:“如钵一湫水,龙往意何云?莫最长酣睡,云中自有君”。我想起,这是他在这里作的诗,题为《大龙湫》。意在艺术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在于自勉和励人。不容置疑,这座山已经在我心上生了根,我期盼能够长出更好的风景来。

  我会再来雁荡山。

责任编辑: 陈晓琦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