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校园风

品撇捺,知人生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4年08月15日 09:31:49

  知恩中学高二(2)班叶羿闻

  有一副对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从字形上来看,这一撇一捺很有意趣,“若”字的一撇如果不向左撇开便成了“苦”字,“各”字的一捺只有中途收住方是“名”字,而这一撇一捺的结合,恰好生成了一个“人”字。

  掩卷覃思,方悟其中深意,这一撇一捺,昭示着人生之道。“撇开”是放下,是舍弃,它教会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摆脱束缚,轻装上阵,不被外物余形所困扰。“捺住”是克制,是收敛,它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保持平和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是通往成功的关键。这“撇捺精神”实乃人生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洞察和领悟,更是一种内心的修炼和提升。

  一撇精妙,撇开赘余念,舍弃无用物。日本心理学家山下英子在其著作《断舍离》中提到,“不懂得断舍离,就是在为自己的负重前行加码。”诚哉斯言,人生路上,如果总是执着于眼前的得失,不愿意撇开,不能放下,那么便会陷入无尽的苦恼之中。就像行走在茂密的森林中,如果总是留恋沿途的风景,不愿意继续前行,那么最终只会迷失方向,无法到达目的地。老子在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中,提出了“舍得”这一观点,他强调,“舍,然后能得,不舍,则无以得。”深刻揭示了人生的一种智慧与境界,它要求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选择时,能够学会放下那些束缚我们心灵的执念和贪欲,当我们舍弃了这些心灵的包袱,便能够清空心灵,为新的可能性和机会腾出空间。否则,身心为其所累,就会活得很痛苦,小则生活中各种“囤”的仓鼠党、收藏族,不仅生活的空间被堆积得狭窄逼仄,心灵的空间也被挤占得沉重压抑;大则追逐蝇头微利而锒铛入狱者,贪恋权力美色而身败名裂者,执着物欲虚名而身心俱疲者……哪个不是作茧自缚,自食其果。在人生的道场里,唯有学会“撇开”,舍身旁赘物,舍身外虚名,舍心中执念,方可摆脱人生之苦。

  一捺遒劲,捺止心中欲,克制无底贪。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道,“人之所欲,比饿狼猛虎更甚,虽饕餮仍犹不及也”。可见,欲望如同无底洞。只有克制欲望,思知止以安己方能“各”成“名”。国家一级演员、“感动中国”获得者,91岁高龄的牛犇先生一生只演小角色,一生只当“龙套”人,拿着微薄的片酬,不求名利,克制自己,终成一代戏骨,活跃在一部部经典作品中。又如钱学森先生,克制住名利诱惑,义无反顾回到祖国参与“两弹一星”,终成一代佳话。若脱离了克制,人的思想变成了脱缰野马,向名利场驰骋,一如坑蒙拐骗的不法分子,摇唇鼓舌的网红大咖,皆因失去了克制的“紧箍咒”而走火入魔。因此,克制欲望,保持六根清净成了抵御歪风邪气,纸醉金迷的利剑。诚应止欲望,断邪思,方能捺止而成“名”。

  一撇一捺,笔间暗藏成人之道,一舍一止人生方可归正途。眼前小利固然诱人,可长远的眼光更有价值。很多人受困于生活的桎梏,受缚于时代的窠臼,这时,更应该低下头,拾起那人生的一撇,一捺。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只有用好“撇”的法宝,知舍弃,拿稳“捺”的利剑,懂克制,才能舍苦成名,成就美好人生!

  (指导老师:高晶)

  ◎老师的话

  这篇作文深刻而富有哲理,通过对一副对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的解读,以“一撇一捺”的形象比喻,生动地诠释了人生的智慧和处世之道,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学会放下和克制,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其实,这种“撇捺精神”,也是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它强调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做到既不轻易放弃也不盲目追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何做到既不卑不亢也不失原则;在追求个人目标时,如何做到既不贪心也不失志……通过对“撇开”与“捺住”的平衡,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

责任编辑: 俞枝秀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