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前岙村:海鲜产业兴村 多种业态富民
记者沈鑫通讯员周率
“今天蟹塘一共捕了38斤青蟹,卖给收蟹人3420元钱。”前段时间正是青蟹大量上市的季节。凌晨5点,在一市前岙村青蟹养殖塘里,随处可见渔民们忙碌地撑着小筏拉网捕捞青蟹。捕捞上来的青蟹体态鲜活、个大肥美,展现着前岙村海鲜产业的蓬勃生机。
20年前的前岙村却没有如今这般欣欣向荣。那时候,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与零星养殖户在坚守,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发展,村民大多一年种植两季水稻,效益不高,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临海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前岙村发展海鲜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先辈们有出海捕鱼捞虾的经验,积累了丰富的海洋知识,村里第一批海鲜养殖户也应运而生。
“当时养殖的时候没本钱,东拼西凑了40万元,承包了200亩海塘开始养蟹。”前岙村党支部书记陈刚满回忆道,他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了自己的养殖事业,并赚到了第一桶金。尝到甜头的养殖户继续扩大规模,原先在一旁观望的农户也纷纷加入了养殖队伍。
改地变塘,垒筑塘坝,养蟹养虾,就这样,前岙村初步形成了海塘养殖产业。产业的兴旺不仅带动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为村庄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在,前岙村有70%的农民专门从事养殖。
致富的门路找到了,却又碰上销售渠道受阻的问题。前岙人没有畏难止步,开始创建“蟹大人”、珍鲜海味“共富工坊”、海山丰水产专业合作社等平台;通过互联网渠道,搭建起珍鲜海味电商直播基地,打造“基地+线下门店+电商平台”的供销体系,实现由市场批发、水产代售向新零售、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型销售模式转变。镇里还邀请合作院校和指导单位的专家、教授,为养殖户提供养殖业知识技能等培训,采用“集中培训+田间课堂”“线上+线下”模式,走“科技+农业”的路子。
前岙村还充分利用海塘景观、民俗文化、农特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发海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农业+”多业态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让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留在家乡发展。“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很满足了。”村民叶繁荣今年已经60多岁了,但他依然能通过加工海产品赚钱贴补家用。他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村很穷,大家都外出打工。现在好了,村里有了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如今,格桑花海、文化广场、渔家艺苑等一批农文旅融合项目已完成建设,未来还有更多规划项目正在推进中。陈刚满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持续打造乡村旅游新景点和农民致富新的增长点,让村庄更美、村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