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默默书写人间真情
记者章莉通讯员吴立高
在强蛟镇胜龙村,提起潘爱青,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熟悉她的邻居、朋友无不夸她是个难得的好儿媳。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潘爱青把“孝”和“亲”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字典里。
见到潘爱青时,她正趁着小叔子外出“溜达”,打扫整理小叔子的房间。2006年10月的一天,年近80岁的婆婆不慎摔了一跤,从此便卧床不起。雪上加霜的是,小叔子的精神疾病也开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因为丈夫要出门打工养家,照顾家人的重担全部落在潘爱青身上。
每天一早起床做饭,服侍老人穿衣洗漱,送孩子上学,安抚情绪暴躁的小叔子,这些都成了潘爱青的日常。老人虽然常年卧床,但不管春夏秋冬,潘爱青每天都会给她擦身子、换衣服,十几年竟没有得过一次褥疮,丝毫没有久病在床的憔悴和邋遢。“爱青姐伺候婆婆那么多年,不怕脏不怕累,像亲闺女一样,这样的好儿媳真的不好找,老人走的时候90多岁,如果伺候不好,真活不到这么大年纪,我为这样的好儿媳点赞。”村干部吴伟聪由衷地赞叹道。
自从2021年婆婆去世后,潘爱青将精力放在了照顾小叔子上。“别看他马上就60岁了,还是跟个小孩子一样。”长嫂如母,潘爱青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说来奇怪,精神不正常不能和别人好好交流的小叔子只听潘爱青的话,有时还会一个劲喊她“妈妈”,令她哭笑不得。2017年小叔子因肝病住院近2个月,潘爱青天天守在医院。这场病前后花了6万多元,这给原本不宽裕的家庭增加了不小的负担,但为了他的康复,潘爱青没有在金钱上犹豫片刻,总是竭尽所能。
这两年,随着村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政府帮忙解决了小叔子的就餐问题。潘爱青对小叔子的照顾重点就由一日三餐变成了生活起居、防范走失和定期看病等。如今,潘爱青和丈夫还在自家边上,给小叔子砌了间平房,让他住得更舒服些。
曾经有人问过潘爱青是否后悔,每一次她都是斩钉截铁地说:“不后悔。”她只担心小叔子的将来,“如果我照顾不了了,他该怎么办?”好在,两个女儿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中,也十分关心叔叔,只要有时间,就会抽空前来帮忙照料,陪叔叔说说话、逗叔叔开心,一家人其乐融融。
三十载孝爱之路,潘爱青以一个农村妇女的凡人故事,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