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缑乡大地奏响“科技兴粮”协奏曲
-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5年01月09日 09:17:23
-
去年,下洋涂万亩方上早稻丰收。 (记者童俊霖摄)
记者娄伟杰
通讯员仇丹娅王振邦
冬日暖阳下,下洋涂万亩方高标准农田里碧绿的西兰花一望无际。宁海绿新果蔬合作社负责人陈根土带着村民们穿梭在田间地头,熟练地收割着西兰花。他说:“早稻收割后,我们种下了西兰花。现在西兰花大量上市,我每天雇了三四十人下田收割,价格能达到2元/斤。”很难想象,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围垦地,这一切,得益于我县开展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整治。
去年正月初三,为了完成下洋涂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全体干部职工人到岗、心归位,迅速投入工作。“下洋涂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面积大、时间紧、任务重,农业工程露天施工受天气影响大,临海施工因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我们采取了增加资源投入、优化施工工序、适当延长作业时间等措施,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县三门湾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王海娜说,目前,该区域农田引水灌溉工程、旱地改造水田工程及区间路网工程都已完成。去年种植早稻11300亩,占全县的近50%。
粮食是民生之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县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我县粮食播种面积23.82万亩,产量2.089亿斤,小麦、早稻、晚稻单产分别增长6.9%、9.3%和7%,实现粮食产量六连增,蝉联省产粮大县。
强主体、强种业、强装备,是我县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也是壮大粮食产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县抓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机、农艺与耕地最大限度的匹配,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在位于长街镇的博园农业合作社内,投资近百万元的冷库已经建设完成,目前正在对办公区域、库房和育秧房等进行整修,还要购置一批新农机,总投资超800万元。“趁着现在农闲,抓紧对厂房和农机进行修整,为开年后的春耕打好基础。”合作社负责人苏荣标告诉记者,合作社拥有农田5000余亩,去年种植制种稻800余亩,水稻4000余亩。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水稻制种则是宁海种业的拳头产品之一,也因此被认定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制种大县(杂交稻)。如今,我县杂交稻制种面积占到宁波的70%,制种面积从2004年的400亩持续增长至3万余亩,构建起“种业龙头+基地+社会化服务组织+大户”生产模式,拥有46家制种经营主体(其中500亩以上20家),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达到100%,“甬优”系列累计制种近2000万公斤,热销全国17个省份,推广面积已达4000万亩。
除了优良品种,装备技术也是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之一,宁海机械强农的步伐铿锵有力,是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有10个省级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基地、3个省级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9家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同时,拥有浙江省产能最大、设施最全的种子加工中心和自己的地方标准,年加工烘干、精选加工能力突破250万公斤,累计加工“甬优”系列杂交水稻1300万公斤,产值超3亿元,为制种大户增收7000万元。“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制种亩均利润已超过传统水稻的2倍以上,形成上亿级的产业规模。
“全县农业系统着力提升粮食供给能力、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力保障水稻种源供给安全,抓实粮食稳产保供,牢牢巩固省产粮大县的地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称松表示。
- 责任编辑: 吴国静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