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陵南谷草堂
-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5年03月28日 14:12:58
-
潘伟春
大佳何镇狮子山的半山腰,隐藏着一处静谧而古老的文化瑰宝——方孝孺先生的读书草堂,陵南谷草堂。
前往陵南谷草堂有两条各具特色的山路。我们选择了从方孝孺纪念馆正学书院后面上山的路线,虽然路程稍远,但沿途风景优美,别有一番风味。山路蜿蜒曲折,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途中,要翻过形似太师椅的金高椅山,其独特的地貌和对称的山峰,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继续前行,抵达了海拔147米的狮子岩。坐于狮子岩上,极目远眺,对面象鼻山的奇特造型和象山港尾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从狮子岩开始,山路逐渐变得平缓,引领我们走向目的地陵南谷草堂。
踏入陵南谷草堂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四周绿树成荫,清风徐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为这片圣地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庄严的氛围。踩着先生曾经踩过的泥土,呼吸着先生曾经呼吸过的空气,感受着先生曾经感受过的清风与阳光。虽然陵南谷草堂的遗迹已经斑驳,但依然能看到先生当年挑灯夜读的专注身影,听到他那朗朗的读书声,让人不禁沉浸在对先生的无限敬仰之中。
据《宁海桃溪王氏宗谱》记载,方氏祖先在狮子岩南侧山上创建了陵南谷草堂,这是一个家族书院,位于半山腰,为三开间。方孝孺出生于一个世代业儒的家庭,其家族素有“世敦儒术,为邑礼义家”之美誉。他的高祖方重桂是“乡贡进士”,曾祖父方子野、祖父方烱都曾任官职,父亲方克勤更是洪武年间著名的循吏,以奉公守法著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方孝孺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六岁时便写下了《题山水隐者》一诗:“栋宇参差逼翠微,路通犹恐世人知。等闲识得东风面,卧看白云初起时。”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幼年的聪慧才智,更透露出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此后,他的父亲方克勤便带他来到陵南谷草堂,亲自教授他圣贤之书,开启了他辉煌的学术人生。
如今的人们或许会对古人选择离家到山上草堂读书感到疑惑,毕竟上山读书生活多有不便。然而,古人选择在山上草堂读书,实则有着诸多深刻的原因。山上草堂远离闹市的喧嚣,环境清幽,能让人们专心致志地沉浸在书海之中。同时,山林中那清新宜人的空气和秀丽迷人的景色,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灵感。此外,选择在山上读书,是一种对学问的执着和坚守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远离世俗、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态度。
陵南谷草堂对方孝孺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中最为关键的读书时光,奠定了坚实的学术根基。草堂的环境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使他在后来的生活中,无论遭遇多大的艰难险阻,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毫不退缩。同时,陵南谷草堂也是方孝孺家族精神的传承之地。他的父亲方克勤亲自在这里教授他读书,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他的道德观念和学术兴趣。这种家族精神在方孝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扬,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方孝孺在草堂读书时,有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卢原质。卢原质是方孝孺的表兄弟,也是宁海功名最高者“卢探花”。两人自幼一起读书,形影不离,共同在草堂中苦读,相互切磋学问,相互鼓励。卢原质曾说:“宁可因为自己孤高耿直被罢官,也不忍心损害百姓利益去讨好上司。”这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与方孝孺如出一辙,他们的友谊也成为了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方孝孺在陵南谷草堂的读书时光,不仅留下了刻苦读书的感人故事,还留下了许多与草堂有关的诗文。这些诗文生动地描绘了草堂的环境和他当年的读书生活,成为后人了解那段历史的重要资料。其中,《草堂歌》写道:“草堂旧在岭南谷,勤把诗书向窗读。学门长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昨日溪头罢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猿鹤嘹嘹哀怨啼,萧瑟自理山家曲。”这首诗生动地回忆了方孝孺在陵南谷读书时的环境场景,也叙写了他少年时期专心致志、勤奋苦读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充满书香的年代。
陵南谷草堂不仅是一处读书的圣地,更是一处精神的寄托之所。在这里,方孝孺以笔为剑,以墨为锋,坚守着心中的道义与信念。他深知读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在后来的从政生涯中,始终坚守儒家的道德理念,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不懈奋斗。他的精神,如同草堂前的清泉,清澈而深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勤奋学习、追求真理,成为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 责任编辑: 吴国静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