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宁海新闻网 > 缑乡风情

不复更有的思念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25年06月05日 22:39:31

  储吉旺

  老同学储功彭逝世,曾经和他一起读书的初高中同学,以及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十分悲痛。5月11日,华山寺吊唁大厅挤满了前来吊唁的各方人士,沉重的哀乐敲打人心,夹杂着亲人的哭泣,让我的心感到无比的哀痛。储功彭虽已81岁高龄,但作为一位好人,大家都不愿他离开人间。此生已尽,我们的思念不复更有。

  我和储功彭同宗,又是同学。在编修储氏家谱时,一直追溯到唐代,知道我们都是山水诗人储光羲的后代。我们祖宗从江苏丹阳迁至宁海,后来我的祖先又从宁海迁至茶院西林,他的祖先从宁海迁至力洋上彭。我在长街中学读初三,他读初一;我在宁海中学读高三,他读高一。储姓不多,而且他比我小一辈,相互认识就更亲切。之后我应征入伍,他上大学。大家回宁海后各自工作,亲情不减。

  储功彭先在母校长街中学任教,那时还没找对象。我认识在宁海越剧团工作的齐则琰,她住在团舍,窗口正对我家天井,彼此有所了解。这时在县广播站工作的张文宽和郑学武等朋友向我来了解,提出把齐则琰同志介绍给功彭。其实这是一件难事,我知道则琰找对象要求很高。后来,在学武、文宽和我的一帮朋友的热情促动下,又在县办工作的苏其德老师的大力鼓动下,美貌大方的齐则琰和储功彭终于喜结良缘,成为一段佳话。

  储功彭从长街中学调到宁海,后任县办秘书。可命运偏偏和他过不去,越剧团团舍发生火灾,造成功彭家里财产荡然无存。这是他第二次遭到火灾。在他读高中一年级时,在力洋上彭的老家也曾遭到过一次火灾,一把火,把他父母辛勤一辈子攒下的房屋财产化为灰烬,这次又遇火灾,他的人生不幸不言而喻。生活上的灾难没有击倒他,他勤奋而努力工作,职务上一路升迁,工作业绩有口皆碑。

  人和人在生活中,有一种关系是缘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初起,我有心搏一回,找功彭谈心,想辞去宁海公共汽车站负责人职务,下海到城关镇办乡镇企业。功彭非常支持我,1985年2月28日,我正式下海创办宁海县塑料九厂,即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当时我没有厂房,没有设备,仅有个人三千元存款,营业执照批不下来,没有办法,我又去找储功彭,他带我到县工商局,同局长解释,并对我办厂决心和能力一番夸奖,局长才答应批复。执照拿到,可以合法经营,我非常感谢储功彭的帮助,至今难忘。这本执照,成了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的珍贵历史资料,至今还存放在公司档案室内。如果没有当年储功彭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成立四十周年的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世事百态,人言可畏。企业成也好败也罢,总免不了有人议论,甚至恶意中伤和诋毁。艰辛中,我把宁海塑料九厂轰轰烈烈办起来后,社会上总有人说三道四,无故中伤,我听到后感觉很愤怒,便向储功彭汇报。他宽慰我:“老储,这有什么奇怪,如果你在小山村里砍柴,管山的人夺了你的柴刀,小山村几个人都以为你是偷柴贼!今天你在城关桃源桥办厂,众多人都知道你,路人说三道四,说明你出名了。你办企业做得对错人家不清楚,议论很正常,要是怕社会舆论, 我们 连吃 饭吃 菜都 咽不 下去。”他还拿古人的话劝慰我,“誉来,毁也来”,只要自己做对,身正不怕影子斜。最后告诫我,当厂长,不要受舆论影响,怕别人议论就没有自己的主见,那是办不成事的……储功彭当时一席话让我受用一辈子。

  后来储功彭同学升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他从不以身居县领导高位,而忽视对同学和普通百姓的关心。他常常同我们一起聊天,说人生在世要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成好人。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他的谦逊厚德凡是有了解有接触的人莫不交口称赞。

  储功彭同学患病在上海住院期间,大家都十分关心他。病危时,他的夫人齐则琰在上海焦急万分,考虑在上海举目无亲,照顾不好,向我爱人来电,想回到家乡宁海第一医院治疗。我爱人当即联系救护车,当时宁海救护车一时无法派出,紧急中又联系在宁波工作的原市妇联主席郭鲜花。郭主席是储功彭的学生,得知老师的病情后非常着急,当即从宁波联系救护车开到上海,把老师接到县第一医院,夫妻二人又从宁波急急赶来探望。储功彭在宁海第一医院整整一个月的治疗期间,我们夫妻俩几乎每天探望慰问,直到他去世。

  斯人已逝,留下不复更有的思念,赋诗一首以悼:

  尘世匆匆别也匆,音容已去泪眼中。

  从来人世身难得,更叹佛缘愿相同。

  刚结同窗书海渡,忽然隔音梦魂空。

  遥知彼岸慈悲在,阎王把酒礼储公。

责任编辑: 吴国静    稿源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