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经济 |
宁海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模具、文具、灯具、汽车配件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和生命健康、新能源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会展节庆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拥有中国模具产业、文具产业、汽车橡胶部件产业、压铸产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五大“国字号”基地,构建形成了“二区八园”产业布局。特别是作为省级平台的宁波南部滨海经济开发区,是环杭州湾产业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相联接的一个重要节点,包括宁海东部长街、胡陈、力洋、茶院、一市、越溪6个乡镇,总面积721.58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0万。无论是土地、淡水、港口资源,还是太阳能、潮汐能等均极为丰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沿海地区都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资源宝地和能源高地。随着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三门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的开工建设,新区的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构建起“北有杭州湾、南有三门湾”的发展格局。 |
|
|
工业、建筑业和供电业 |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9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5亿元,分别增长12.3%和11.4%。固定资产投资335.2亿元,增速连续60个月全市前三。城乡居民两收入分别达到51804元和28410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图突破700亿元,工业总产值即将迈入千亿门槛。取得了全市“双底线”实施以来的最好成绩,更扭转了宁海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的态势,创造了2012年以来最高的财政总收入、规上工业和农业增速,进一步扩大了在甬台绍接壤地区的领先优势,实现了“规模超临安、增速超富阳”的对标赶超目标。
|
|
|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和会展 |
|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2016年全县完成商品销售总额436.00亿元,增长16.5%,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5.46亿元,增长16.2%。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27亿元,增长12.2%。对外贸易持续稳定。2016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5.02亿美元,下降0.1%,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市6.7和5.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04亿美元,增长0.1%,进口1.97亿美元,下降2.6%。招商引资活动稳步开展,2016年,全县共新批外资企业18个,增资项目6个,减资项目1个,合同外资2.73亿美元,增长17.72%,引进县外内资66.2亿元,增长32.4%,实到外资9100万美元。旅游业加速转型发展。围绕旅游全域化发展目标,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着力点,抢抓机遇、补齐短板,各项工作强势推进,产业发展呈现出安全有序的良好态势,并获评浙江省旅游发展十佳县。会展市场繁荣。全年共举办15个展会,参展企业数达1100家。参展的标准展位3200个,展览面积8.6万平方米,参展期间的人流23万人次,成交额达4.8亿元。
【详细】 |
|
农业和农村 |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农业产值18.09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2.01亿元,增长2.0%;牧业产值6.76亿元,下降14.7%;渔业产值32.39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5亿元,增长11.1%。种植业生产形势稳定,据粮食监测调查,2016年完成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1.6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7.61万亩,产量10.70万吨,粮食产量增长0.7%。全县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分别为8.36万头和14.76万头,分别下降17.5%、23.8%。家禽存栏113.96万只,增长17.3%;出栏211.87万只,下降20.7%,禽肉总产量0.19万吨,下降26.9%。渔业生产稳定,2016年水产品总产量15.75万吨,增长1.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5.20万吨,增长1.7%;淡水产品产量0.55万吨,增长3.8%。。
【详细】
|
|
|
文化、卫生和体育 |
|
群众文化活动欣欣向荣。成功举办“宁海之春”春节联欢晚会、第十四届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开游大典等大中型专题文艺晚会三十余场次。举办宁波市“天然舞台”、县“千场戏剧进农村”演出127场,“天天演”文化惠民演出105场,“百姓大舞台”演出60余场,“宁海之夏”文化纳凉戏曲晚会演出2000余场次,
“万场电影进农村”放映3605场,观众达数十万人次。开辟宁海县“一人一艺”网络培训平台,培训人数达到2000余人。“正学讲堂”、群文讲堂、公益艺术培训等讲座展览举办127期,学员及观众超过8万人次。文化服务产业阔步前进,县重点文化项目宁海非遗文化产业园(东方艺术造像博物馆新馆)已全部建成。【详细】 |
|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
城乡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完成平安大道等6条市政道路及桥梁新改建,开工建设学勉北路等5条市政道路及桥梁;完成环城北路等一批停车场位建设,新增专用停车位3761个;建成徐霞客大道西延伸段绿化景观工程等一批城市绿化工程,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7.57公顷,绿地率、覆盖率和人均公绿分别达到37.7%、40.61%、13.38平方米;建成科技园区21号地块等保障性住房1326套,建成西子国际、香港城等商业综合体,城市形象大幅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2016年,我县被环保部正式授予“国家生态县”称号,获得市级绿色学校3家,市级绿色企业1家,市级绿色饭店1家的命名,申报省级环保绿色单位创建2家,1家市级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通过验收。【详细】
|
|
|
科技、教育和人才 |
|
科技工作成绩突出。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46 亿元,增长10.4%,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3.7%。全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重新认定11家,总数达99家;市级创新型初创企业备案193家,创新型初创企业总数达647家;新增县级科技型企业22家,总数达164家。力促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载体,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 家、市级企业研究院1家,共有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市级6家;新增县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市级11家、省级4家(文件未正式下达),累计拥有县级工程技术中心187家、市级72家、省级26家、国家级1家。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16年,教育系统围绕“基本实现省教育现代化县”这一核心任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发展迈上新台阶。【详细】 |
|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
2016年末全县总户数232489户,户籍总人口629987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24975人,女性人口305012人,分别占总人口51.6%和48.4%。2016年出生人口6613人,出生率为10.52‰,死亡人口3819人,死亡率为6.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4‰。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02元,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9681元,增长8.8%。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33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59元,增长17.2%。城乡居民收入比1.82:1,与去年持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40756元,比上年增长13.8%。
【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