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徐霞客告诉世界,中国有个美丽的宁海 |
——从中国开游节的举办谈宁海“徐霞客现象”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1-05-12 09:04 |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徐霞客这个人。
与他同时代的著名学家钱谦益赞为“徐霞客千古奇人”。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年题词赞为“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几百年来,对徐霞客这个人评价之崇高,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一是徐霞客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大凡我国古代读书人,多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人生座右铭,皓首穷经、寄情山水的比比皆是,古人何以推徐霞客为出众呢?即如旅行,历史上经由长期旅行而建千秋功业者亦不乏其例,如晋代法显、汉代张骞、唐代玄奘、明代郑和等皆属翘楚。但就志向之宏大,境界之高尚,实不能同徐霞客相提并论。他们有的奉命出使,有国家资助;或为求法朝山,也出于宗教的需要;有的是经商,追求丰厚之利润……而徐霞客非同凡响,他自幼“于一切裘马少年之习、秉心耻之”,矢志不移于“向奇于名山大川”。他既无任何功利意图,又无任何外来经费资助,长年累月以徒步跋涉,纯粹以观察自然为目的,筚路蓝缕乃至出生入死经奇历险,从不懈怠萎顿。及至年过半百,历时四年,作万里遐征,慨然自勉:“吾荷一锸来,何处不可埋吾骨耶?”这种思想境界是同时代知识分子所无法企及的。 二是徐霞客的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在徐霞客之前的漫长事件里,人们都遵从《禹贡》中“岷山导江”之说,认为岷江是长江的上源。徐霞客在踏勘黄河时目睹了它“河流如带,其阔不及江三之一”,不由对“江源短而河源长”产生了疑问。于是在考察长江时,他“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旷日持久地追溯到了长江上游,从而提出了长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的金沙江的创见。不仅此,徐霞客历时一年多,足迹踏遍云南、贵州、广西等广大地区,认真查勘了南北盘江的河道系统,最终确认两河“发源非一山之水”,北盘江源自可渡河,南盘江则源自沾益以北的交水;纠正了《大明一统志》把支流当源流的谬误。徐霞客还深入考察了潇江、湘江、漓江、怒江、澜沧江等多条江河的上源和流向,勘正了以往志书中的不少错误。可以想见,在正统的史志中明确记载的“权威”结论面前,徐霞客是以如何的胆魄和求真求实的精神,提出挑战,并身体力行,艰辛考察,为考证祖国山河源流作出伟大贡献。三是徐霞客的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实践精神。由于徐霞客的旅行考察既非奉命出使,又无当局资助;尤其是他要探索前人未到的幽险之地,猛兽盗贼与之相伴,旅途艰辛,常人无法想象。他“行不必有路,登不必有径,涉不必有津”,有时猿猴般附藤攀葛,有时蛇蝎般匍匐爬行;顶风冒雨,风餐露宿更为常事。他在湖南湘江遇盗,行囊被洗劫一空,有人劝他返乡,他表示“不欲变我去志”,毅然继续旅行。徐霞客最后一次旅行时,年过半百,体力渐衰,历时近四年,行程万里。同行王二,才到浙江即离他而去;和尚静闻,病死广西,徐霞客把他的骨灰一直带到鸡足山安葬。一行人死的死,离开的离开,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他几乎在旅行全程的每天夜晚,支撑疲惫的身体,以松明枯草照明,都把当天旅行所见所思认真记录下来。直到云南大理丽江,“两足具废”,不能再行,心力交瘁,当地土官把他送回家乡。他卧病于床,“就榻前与谈游事,每丙夜不倦”,不久与世长辞。徐霞客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的。 |
录入: 童燕萍 责任编辑: 黄浓珍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