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尊商、扶商、爱商”——湖北全力改善发展软环境亮点评析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1-05-12 09:45 |
新华网武汉5月11日电(记者梁相斌、刘紫凌、戴劲松)敢开放,真开放,全开放!“十二五”开局之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提出“大开放赢得大发展”战略,再次折射出中部内陆省份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春夏之交,新华社记者深入湖北各地市州,走访各级决策层,贴近企业管理层,真切地感受到了全省上下改善发展软环境的种种努力,“重商、尊商、扶商、爱商”的文化氛围正在湖北形成。 武汉:“治庸问责”硬招改善投资软环境 因上班迟到、玩游戏、炒股、聊天、脱岗等问题,武汉市3个区、5个市直部门的39名责任人员最近被问责,6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出公开检讨。自4月起,武汉对首批“庸、懒、散”责任人员问责,在全市乃至全国引起震动。 近年来,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阻碍武汉提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向全市发出动员令:在各级党政机关和市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启动“治庸问责”行动,以彻底改变“庸政”“懒政”现象。随后,《武汉市开展“责任风暴”“治庸计划”的暂行办法》出台,“剑指”吃、拿、卡、要等50种损害发展环境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等10种“庸病”。 武汉还出台多项硬招力促“治庸问责”:公布市、区行政投诉中心和市直各部门行政投诉机构的地址、电话;组织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考评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支持“暗访”突袭检查,设“曝光台”通报反面案例,两年挂“黄牌”的责任人就地免职……目前,武汉的“治庸风暴”正在向制度化转变。 记者点评:施政行为上的“庸”“懒”“散”也是发展软环境上的瓶颈。“治庸问责”把整肃吏治的大网从贪官、昏官扩大到庸官层面,直接体现了武汉全面提升行政能力的决心。强调官员的权力与责任对等,规范行政行为,不仅能有效保障民生福祉,更能在提升城市公共治理水平、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改善城市形象中为地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宜昌:“流程再造”使行政效率大提速 申报材料要求中,一旦后面有“其他”项,报批往往多少个来回都难搞定。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说,规定有弹性,就容易造成不同的处理标准,这不单纯是工作作风问题,因此要从体制、机制上突破,提高行政效率。 为此,宜昌建立起“一楼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口式收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行政服务中心,并实施了“流程再造”工程。首先进行审批项目大清理,对申报资料一律取消“其他”项。目前,市级审批项目已从1340项减至255项。其次是对保留项目限时办结,单个项目审批从20天缩短至7天。 为确保“零距离、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的要求落到实处,宜昌还成立了由市委直接领导的督察中心,对投资者投诉每案必查。 全国最大的涂镀板基地“三峡全通”,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该公司董事长梁士臣介绍,决定选址宜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软环境好。当地干部的工作作风、服务效率让他感动。他说:“他们引我来,引入的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项目,而是把我的心引来了。” 记者点评:宜昌的“流程再造”工程提出了十六字方针——科学合理,便捷高效,公开透明,依法规范。从体制、机制着手来提高行政效率,实际上是把“治庸治懒”前移到“防庸防懒”。作为内陆城市,宜昌地理上不临海,但心中要有海,这样才能海阔天空。宜昌正以集海内外可用资源为我所用的“大开放”胸怀,从制度切入改善投资软环境,必将有力地促进其产业发展加速驶入“快车道”。 枝江:既重招“女婿”,更重养“儿子” 枝江市委书记蔚盛斌说,优化投资环境不仅要“外联张力”,更要“内聚合力”,两手用力、双向促动,才能激发活力。着眼持续发展,既要重视招商,让招进来的“女婿”落户扎根,把“半子”养成“儿子”,更要重视养好土生土长的“儿子”,“儿子”都养不好,说明生存土壤有问题,招进来的“女婿”也养不好、留不住。 枝江酒业是本土的“招牌”企业,为了扶持这个“儿子”发展壮大,政府积极推动企业改制,引进资本谋求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对于每次转型,政府都当好“监护者”,决不让这个本土品牌、民族品牌在合资中“消失”。如今,枝江酒业已成长为年销售超50亿元的大集团。 另一家本土企业三宁化工,原来只是一家小化肥厂,政府当“红娘”使其与晋煤集团联姻,3年投资30多亿元,陆续上了一批项目。这个不起眼的“儿子”,目前正朝着“百亿三宁”的目标迈进。 对招来的“女婿”,枝江都当“儿子”养。奥美医用公司扎根枝江14年,在政府支持下4次扩大规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医用敷料出口企业;华润雪花啤酒落户枝江也有6年,通过培育发展,其生产能力从3.5万吨快速扩张到30余万吨。 良好的口碑起到了“以商引商”的效果。近年来,枝江引进项目160多个,总投资160多亿元,其中一大批项目是“以商引商”带来的虹吸效应。枝江曾招进一家石英材企业,因为对这里的投资环境满意,其影响了业内6家企业到枝江发展。 记者点评:相对于省会城市、地级市而言,县级城市“招商引资”的难度要大得多。枝江作为一个县级市,一无丰富的矿产资源,二无坚实的工业基础,三无特殊的政策支持,近年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快速跻身湖北县域经济的“第一方阵”,靠的就是“不做一锤子买卖”的口口相传。各地应该像枝江这样一点一滴从改良企业生存土壤做起,既重招更重养,才能使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恩施:全力破解偏远山区人才瓶颈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2006年科考专家在恩施发现了世界最大的洞穴通道——腾龙洞。许多开发商看好了这一旅游资源,却因其偏远闭塞、人才匮乏而无奈退出。 经过恩施努力,一家东莞企业有意投资。为了落实项目,恩施帮企业四处招揽高管人才,最后依靠“三顾茅庐”精神,加上良好待遇,从一家风景区引来了“总经理”。接着,又在当地开展选拔活动,遴选、培养中低层人才。如今在游人如织的腾龙洞风景区,100多名从事民族风情表演的专业演员以及一些管理人员,都是从本地人中培养出来的。 广州一家企业投资的晨龙精密制造公司,当时来恩施建始县考察时,最担心的也是人才问题。没想到在当地党委、政府努力下,短短7天时间,该公司就招录了1200多名专业技工。 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通,使“养在深闺”的恩施山水,在缓解了交通等“硬”瓶颈后,迎来了开放开发的大好时机。今年一季度,全州新签项目33个,引资到位20多亿元,同比增长225%。 目前,恩施正抓住机遇,致力破解人才等“软”瓶颈。恩施州委书记肖旭明说,要尽快通过政策引导、事业激励、利益驱动和有序竞争,帮助企业形成人才规划、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等配套机制,从长远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问题。 记者点评:人是发展之本,一个地方是否具备培养产生人才、引进留住人才的环境,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这也正是偏远贫困地区开放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在新挑战、新机遇面前,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谁就掌握了发展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恩施能认清实际和形势,意识到人才服务是最大的服务,全力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是抓住了山区招商引资的“牛鼻子”。 |
责编: 童葆栋 稿源: 新华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