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精彩纷呈 真情大爱感天动地 | |
——省、市、县戏剧专家盛赞越剧《十里红妆·风雨情》 |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02-16 07:58 | |
图为《十里红妆·风雨情》剧照一 编者按:由宁海平调艺术传承中心出品、宁海县小百花越剧团创作演出的越剧《十里红妆·风雨情》,2012年1月6日在宁波逸夫剧院首演,演出成功,反响强烈,获得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的一致好评。2012年2月14日又在宁海剧院开始展演。现将省、市、县部分戏剧专家的评论文章,摘登于下。 傅丹(宁波市政协副主席、宁波市文联主席) 看了越剧《十里红妆·风雨情》,感受很深。它不像是一个县级剧团的作品,至少也是地市级剧团的水平。剧本的故事编得非常好,通过一个奇特的故事,展现了宁海“十里红妆”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了宁海人淳朴善良真情大义的性格,具有人性美,人情美。剧本写得很完整,非常老到,让观众有戏可看,有好戏可看。 音乐也挺好。作曲刘建宽也是宁海人,为该剧的作曲付出了心血。音乐很好听,有平调的元素。乐队阵容虽然不很强,但配乐十分干净,音乐效果不错。 演员阵容出乎我的意料。印象中宁海越剧团的演员行当不够齐全,看了这个戏,我原以为演员是外借的,结果不是,全是他们自己的。小生潘菊红、花旦吕娅娜,还有另外几个主演,都很有光彩。 总之,这是一部好戏。尽管十里红妆的题材,已经有了歌舞和电影,但我以为越剧的十里红妆有自己的特色。舞剧更多的是舞美的冲击力,而这个戏是有内涵的,希望能加工得更好,成为宁海一张光彩的文化名片。 顾天高(浙江省文化厅原文艺处处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剧作家) “十里红妆”是中国江南一带流传久远的一种民俗风情。女儿出嫁时的妆奁排场竟然绵延十里之长,虽有些夸张,却已成习俗。这是财富的炫耀?是父母疼爱女儿的心迹表达?或者就是待嫁姑娘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盼……总之,这是一种喜庆、迷人、充满幻想的世俗现象……据调查,这种民俗的发源地就在浙江宁波,其中,制造“千工床”的能工巧匠大都出在宁海乡下。于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几乎被人们遗忘的文化积淀引起了艺术家们极大的关注,成为了非常“抢手”的创作题材,雕刻、绘画、展览、舞剧、电影、电视……蜂拥而至,从不同的视角再现出一幕幕“十里红妆”缤纷璀璨的华丽场面…… 宁海越剧团慧眼识珠,紧紧盯住了这个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土特产”,下大决心,化大力气,出大本钱,经过长达二年多时间的准备,终于打造出了一台“原创”的、富有“民间、民俗、传奇”色彩的越剧《十里红妆·风雨情》(以下简称《十》剧)。它最大的成功就是“不吃别人嚼过的馍”,走自己越剧的路。从编、导、音、演到舞台美术各部门都紧紧围绕着“展示越剧风格”这个总目标,给观众带来了清新、通俗、质朴、抒情的审美享受。整个演出中我们没有看到宏伟的出嫁场面,但是一张鲜红的“千工床”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个观众的脑海里,它是男主人公童立松的精心创造,更是立松和春芳爱情的“旁证”。以情寓物,以物抒情,“千工床”是全剧的支柱,更是纽系所有剧中人的结构之环。编、导、舞美设计让我们通过这张“千工床”看到了传奇的故事、巧匠的聪慧、女儿的情愫、父母的忧心、爱情的力量和诚信的价值……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一张小小的千工床能给我们带来如此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这不正是越剧的魅力和特殊的审美取向吗? 人们常说:戏剧艺术成功的关键在于人物命运的铺排和故事悬念的设置,也就是指全剧总体结构的重要。编剧杨东标谙熟其中的“诀窍”,所以他紧紧抓住春芳与立松传奇式的爱情和张守信与叶天忠的生死信诺之交两条主线,相互推动,层层发展,不断生发出新的悬念和命运危机,诱导观众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巷道里摸索前行,这不也是典型的越剧叙事风格吗?“话分二头,各表一方”。叶天忠的出现使两条主线汇聚在一起,引来新的矛盾,走向新的高潮,这是极好的“戏剧危机爆发契机”。剧中春芳有一句重要的独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来找我呀!因为“纯真的爱情”可能被“夭斩”,自己的命运肯定要改变。……这是多好的悬念呀,可惜作者没有在这里深入挖掘,使我们只能进入艺术第一层面——听了一个生动的传奇故事,而失去了叶天忠和春芳之间思想、情感和意志冲撞的高潮好戏,也失去了最大的“戏剧美”的享受和满足,这不能不说是一遗憾。 当然,越剧的另一种魅力是演唱艺术的缠绵悱恻、优雅抒情,《十》剧最精彩的片断也正是《山洞情缘》的情感戏。吕娅娜饰演的春芳柔肠百转,情深义长,潘菊红扮演的童立松磊落大方、敦厚善良,她们俩把这一对恋人的纯真爱情演绎得细腻、真实、含蓄、可信……柔中带刚,悲中有喜,唱腔委婉,表演动人……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我想,这也有导演的功劳,浙江小百花著名小生江瑶亲临指导,给整台演员的表演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戴华君扮演的张守信,陈海燕饰演的叶天忠,林彩虹饰演的沈妙文等都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只是在运腔上过分用力,音韵上美感失衡,是普遍性不足,需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最后,本次演出中周正平的灯光、陈均、刘建宽的音乐唱腔、倪放的舞台美术等名家参与,使综合艺术的完美呈现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宁海越剧团也由此跨入了艺术创作新的历史阶段。 |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赵维华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