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体残”孩子 |
涧泉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2-11-13 08:41 |
近日,有消息称,体育将进高考,以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高考考体育尽管褒贬不一,但中小学生的体质问题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笔者以为这是必须的。都说高考是根指挥棒,这根指挥棒如果能逼着家长与学校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起码不挪用体育锻炼时间,有什么不好? 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成了“豆芽菜”和“酒瓶底”。有数据为证:北京去年参加高中毕业生体检的学生中,完全合格的只有可怜的一成多。视力不足、超重、脊柱侧弯、血压增高等问题突显;青岛的中小学生运动会纪录十几年难破;不少学生娇生惯养,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军训要晕倒,1000米要累垮,俯卧撑做不了,很多人发出了“救救体残孩子”的呐喊。青少年身体素质“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已经到了再也不能坐视不顾的地步。 如果说60后、70后的学生时代还是“放养”的,孩子们有很多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他们活跃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滚弹珠、打陀螺、跳皮筋……玩得不亦乐乎,而现在的孩子哪还有体育活动的时间,平时上学披星戴月、争分夺秒,周末补课连轴转,难得空闲,上网、看电视还来不及,动都懒得动。问题的根本在于“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体制之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校、老师、家长都以成绩为最高目标,一切围绕成绩转,体育锻炼自然只能沦落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学生体质不差才怪。 温家宝总理曾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尽管“每天锻炼一小时”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有没有落到实处大家心知肚明。听闻体育要入高考,笔者以为可行。毕竟,当体育跟“高考大事”相挂钩时,学校与家长必然不敢马虎,学校还体育课给学生、家长给孩子锻炼时间,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只要学生有锻炼的时间,且坚持下去,其身体素质的提高相信也不是什么难事。 有人曾经这样比喻:对于学生而言,成绩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废品,笔者呼吁,学校、社会与家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真正把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把体育锻炼放在与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统筹考虑,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平时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保证体育课不被挤占,同时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家长要让孩子日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双休日、节假日保证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同时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去亲近大自然。“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该行动起来啦!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听起来似乎有点遥远的号召,对于今天的莘莘学子来讲,尤其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