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乐师陈振台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3-08 08:55 |
贝多芬患耳聋谱出《命运交响曲》,阿炳双目失明演奏《二泉映月》,他们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在我县桑洲镇麻岙陈家村,也有一位名叫陈振台的老人,他自小双目失明,却吹拉弹唱样样行,还能自己制作乐器。近日,笔者走进陈振台家,亲眼见证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身后的乐器都是陈振台亲手制作的 桑洲镇麻岙陈家村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古村,这里特有的“三退九明堂”古建筑群吸引了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和慕名前来的游客。在其中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住着一位盲人乐师,村里的几位民乐爱好者常常聚集到这里和他切磋演奏技艺,悠远缠绵的乐曲为这座古村平添了几分独特的魅力。盲人乐师名叫陈振台,今年63岁,他不但会弹奏各种乐器,还会制作各种乐器,看不见光明的他,在黑暗中创造出了一个个神话般的生命奇迹。 陈振台的童年颇为凄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他因高烧而双目失明。那年,他才4岁。失去光明,虽然给陈振台的童年生活带来无比的痛苦,但他却在黑暗中摸索着学会了生活上的自理、练就了心理上的自强。为了今后的出路,13岁那年,家人送他去跟人学算命。但陈振台当年并没有把算命作为自己唯一的生活依靠,青年时代,他也和常人一样,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车水、扇蛎灰(用牡蛎壳烧制石灰)是他最拿手的工作,也能靠工分养活自己。当时,麻岙一带的年轻男子都要学习泥水、木工、油漆等手艺活谋生。陈振台年轻时也按捺不住学手艺的冲动,他设法找来木工工具,凭着超常的意志,用双手摸索着熟悉锯、凿、刨、锉等各种工具的使用技巧和木工制作工艺。虽然他没能像其他年轻人那样学成手艺去谋生,但也能在家制作些凳子、椅子等。在他家,笔者看到,各种生活、生产小工具做得像模像样,他年轻时制作的羹橱,至今仍在使用。 陈振台在专注地拉着二胡 20岁那年,他迷上了二胡。没有老师指导,他就边收听广播、收音机播放的音乐,边模仿练习。后来又买了台卡式录音机,对着录音机反复进行比较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振台不但学会了拉二胡,还学会了演奏三弦、京胡、越胡等各种民族乐器。几年后,他就不再满足于乐器的演奏,熟悉乐器的构造原理后,他开始自己做乐器。陈振台至今还记得,当年他制作的第一件乐器是一把三弦,花了半个月时间。后来,二胡、京胡、越胡等各种乐器都在陈振台手中一件件诞生。虽然学过木工的经历为他制作乐器提供了便利,但乐器的制作难度要比做木工大得多,陈振台用手摸索比划着完成每一道工序,且能做到工艺精良。为了给笔者演示二胡制作工序,陈振台翻出了他平时使用的工具,就在摸索着找工具时,他的手被划破,鲜血直流,可见平时制作的艰难。笔者在采访时看到,陈振台家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乐器。这些乐器除了自娱自乐,也有人上门求购。“不久前还有个宁波客人远道而来,买走一把三弦呢!”陈振台自豪地说。 陈振台做起木工活轻车熟路 音乐为陈振台的生活增添了乐趣,邻居老少都爱到他的院子里听他弹奏,有时,还会有人和着唱几段。后来,村里的一些乐器爱好者也常来陈大伯家里切磋技艺,陈振台家里经常是高朋满座。 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幸福,34岁那年,陈振台和附近里山季村的季春莲结为夫妇,并育有一子。不寻常的人生,使陈振台夫妇对儿子寄予了厚望,他们望子成龙,悉心培养。儿子也不负父母的重望,刻苦学习,如今已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 (通讯员周衍平苏礼巧)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