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石村依旧 商机焕发新姿 |
——走进茶院乡许家山村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4-08 08:35 |
有人说,曾经的许家山是落寞的,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里的人纷纷“逃”出去,留下百余名老者坚守村里,跟默默无语的石头作伴。 直到有一天,“驴者”带着现代文明敲开了许家山的寂寞。同时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对许家山进行大力保护和有序开发。一时间,许家山村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千年古村落在焕发新生机的同时,也蕴含了无限的商机。随着全国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建成,作为重要站点的许家山村就抢得先机。 日前,记者来到许家山村,认识了老屋酒家的老板王振祥。在攀谈中得知,王振祥是最先一批在石头村里嗅到商机的外出打工者。在杭州承包土地的他,决定回村里办农家乐。整一整闲置已久的老屋,摆上几张大圆桌,“老屋酒家”开张了,还种了番薯、玉米、土豆、花生、芋头等农副产品,游客找上门吃饭,老王就去地头采些新鲜时蔬,由他爱人烧饭,弄得有模有样。 游客涌入,催生了小山村自给自足的现代服务业。短短时间里,四五间农家乐相继开门营业,小村特色菜“农嫁十二碗”被摆上了桌面,作为迎接客人的佳肴。同时村里实行统一制,统一制定价格表,明确了“农嫁十二碗”的价格,连餐具都由村里统一定购。 在农家乐的洗菜区,我们看到三个不同大小的池子,每个上面都挂着牌子:“肉类”、“海鲜类”、“蔬菜类”,每种原材料都分好了各自的清洗区,细致之极,可见一斑。“一年毛收入有十来万元,这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朴实的王振祥憨厚地笑着。 “明天是周六,客人打电话来预订了三桌饭菜。”像个导游一样,老王一路领着记者穿越石村的巷道,在村口的长石凳上坐下,“这些灰白头发的老者经常来这里坐着,有时候一坐就是一下午。”老王介绍说。这时,一位老大爷带着打量的眼神问记者从哪儿来。当被问到村里开发这几年,老百姓最大的收益是什么,淳朴的老人带着颇为自豪的口气说,你别看我们每天在这里坐坐,但我们的口袋里都有五六百元,不时在自家门口摆个小摊,向过往游人卖些自己种的土豆、番薯粉等。老人还高兴地说,“政府还给老年人发钱,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岳庆嫂,在酿酒呢?”随着老王的一声招呼,记者不自觉地已经走进了一间堆满大酒缸的老屋里。思绪正从老人的话语中,被醇香的番薯烧味儿勾回来。“番薯是自家的,一年收入也有十来万元呢。”对村里情况了如指掌的老王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她家的番薯烧供不应求,深受游客喜爱。” “像老王一样,越来越多的人都回来了,连有些年轻人都在琢磨着回来谋生。”该村书记叶全奖说,“村里的老屋不够住了。”老叶还告诉记者,下一步,要提高村民经商理念,加快村里的发展和规划,并完善配套设施,切实解决饮水困难等问题。“我们要在保护好原有的历史痕迹的基础上,打造具有石村特色,集山村体验、文化交流、疗养度假、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村休闲旅游区。” 夕阳西下,走出村子,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村里的石屋、石凳、石板、石块,一瞬间,仿佛瞥见许家山又恢复了寂静。但古村落散发的旺盛生命力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陈静珠通讯员郭遐曦)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赵维华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