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徐霞客游记》开篇400周年系列报道之六 |
一条霞客游线 一场波澜壮阔的“申遗” |
——《徐霞客游记》与游线申世遗的故事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5-19 07:09 |
记者水玲玲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于徐霞客来说,他一个人便已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30多年矢志不渝地从事游历考察,足迹遍及我国19个省,记录行迹所至、观察所得,成就60多万字的巨著《徐霞客游记》。用一句时髦的广告词来介绍的话,那就是,他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在三十多年的游历考察中,徐霞客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这一路,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有好几次,他都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艰辛。 徐霞客的旅游,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不论对于山脉河流,还是奇洞怪穴,他总要细细观察,思考分析。遇有奇异疑问,必穷究不舍。如他首游雁荡山时,奋力寻湖,却无功而返。但他不罢休,后来重游时,改道重探,得出雁湖之水“皆与大龙湫风马牛无及云”的结论,推翻了当时最为权威的《大明一统志》的错误记载。又如他通过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对比考察,得出“程愈迫则流愈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再如他敢于否定经书《禹贡》上所写“岷山导江”之定论,用实践之足找出金沙江为长江主源的科学论断,为我国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光是石灰岩洞,他就考察了100多个。科学史家们发现,《徐霞客游记》中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150年,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在徐霞客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的精神,也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精神。去过北京中华世纪坛的人都知道,长长的甬道上排列着40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其中就有徐霞客。他一袭布衣装束,定格的姿势为探险登山途中,驻足远眺的一个瞬间。在这一个瞬间背后,是他一次次孤旅中探索自然、不畏艰险的缩影。从早期“千古奇人”,到中期的“开一代新学风”的地理科学家,发展到今日尊之为“中华游圣”,人们对徐霞客的评价日益尊隆。而他集毕生心血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也从“千古奇书”上升到“中国四大古典地理名著”、“百科全书式的游记”,直至被誉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20部著作”之一。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孕育了众多灿烂的线性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由文化线路衍生并拓展而来,主要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法国的杜米第运河、奥地利的塞默林铁路、以色列的香料之路和中国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都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徐霞客用三十多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世上独一无二的霞客游线,亦是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霞客游线是在《徐霞客游记》的特殊文化价值基础上提出的文化概念,展示了人类如何生存、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和如何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从申日到申遗,作为《徐霞客游记》开篇地的宁海一次又一次挑起了发起人的重担。十年磨一剑,宁海最终美梦成真。在最早倡议设立“5·19”为中国旅游日并取得实际成效后,宁海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经多方面谋划,又提出了“倡导将徐霞客游线申报成为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的新目标,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赏。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姚秉忠说,霞客游线申遗有利于保护、修复和管理徐霞客古道,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徐霞客精神。 |
录入: 张绍强 责任编辑: 罗孙志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