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粗十番和丝弦锣鼓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07-29 09:50 |
粗十番 宁海粗十番是宁海的民间吹打乐。它以大锣大鼓为主要演奏乐器,在宁海民间戏剧活动和红白喜事中相当活跃。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源自做戏的“闹头场”。据明崇祯《宁海县志》载,宁海“正月演剧,敬祖迎神,乡间十二起,城里十四起,至十八乃止”。戏班子开场演戏都有开场锣鼓。谁的开场锣鼓好,谁就有面子,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具有较强观赏性的“十番”。二是来自民间吹唱。宁海粗十番在过去民间祭祀、斗会、取水、行会活动中出现频繁,在民间红白喜事中也较流行,尤其在长街、胡陈、深甽长洋等地比较盛行。至于究竟是民间的“十番”进了戏班子,还是从戏班子到民间,未有定论。 宁海粗十番表演一般为12人,配有俗称“三大一小”的乐器:大锣、大鼓、大钹、小锣和中音唢呐等。其中,大筛鼓鼓手兼奏大堂鼓、中堂鼓和战鼓,锣手兼奏大筛锣、虎音锣和京锣。 乐器分为“冷锣”、“五花锣”、“注回颜”、“将军令”、“转头”、“滚板”、“大转头”、“钦板”、“清江”、“尾声”等十大段落。 宁海“粗十番”风格十分独特,以三大一小(大锣、大鼓、大钹和小锣)为音响骨干,每至演奏高潮处,鼓手以拳代槌,气势相当雄壮。演奏宁海粗十番,最精、最完整的要算宁海的平调班。宁海平调班有“头场、二场、三窃桃、庆寿、朝辞”五部分组成的开场戏。粗十番即“头场”。现存粗十番传承人王林火(1933年生)介绍说:他的师傅徐锡全(1903年生,已故)是民国时期指挥“粗十番”的高手。目前宁海民间和宁海越剧(平调)剧团还有能够完整演奏此曲的队伍。 1949年之后,宁海城乡都不大容易听到十番锣鼓。原因在于:一是农村传统文化活动少,专业剧团进剧场活动定时演出,不需要闹头场;二是宁海民间取水活动、敬神活动逐渐减少和消失,以及现代娱乐方式的普及,农村戏剧演出越来越少,很少再有人演奏粗十番。 1986年,宁海文化部门召集老艺人进行挖掘、整理,现以资料形式保存着粗十番音乐。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