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于乐中求真知 |
——记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宁海籍副研究员施一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3-11-14 08:17 |
见习记者 胡盼攀 今年9月份,一条科技新闻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中国科学家破解了H7N9感染人的奥秘,这篇题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与结构基础》的论文9月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至此,H7N9跨宿主传播的路径图谱正式绘制完成。而论文的第一作者施一正是我们宁海人。几经辗转,记者终于联系上了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985年,施一出生在宁海城关。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对他要求就很严格。对于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施一坦言,求知之路没有捷径可走,殊非坦途,都是一步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步步紧凑扎实,用了二十余年的求学时间,完成了人生的初步飞跃。 早在中学时期,施一便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的时候,我迷上了科幻小说。其中有不少小说都是关于生物、新人类方面的,基于这个,高考填报志愿都选择了生物学专业。”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2002年,施一考取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四年大学生涯,使他更确定了研究生物科学的道路。毕业后,施一不甘心就此结束自己的求学生涯。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选择硕博连读,2011年,顺利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的他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从宁海中学走到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看似遥远渺茫的距离,但在施一的勤奋努力之下,变成了现实。“只有好好奋斗,才能获得成功。”他坚信。 一路跋涉,一路欢乐 中国科学院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殿堂,施一的目标就是进入这个科学的最高殿堂。“人需要有一个目标,不然就会浑浑噩噩,我的目标就是在这里。”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成长,施一知道,自己正走上一条充满艰辛,但却通往成功的道路。 在科研的道路上跋涉前行,其间布满荆棘。他说,科研的道路并不轻松。首先,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最开始也是通过参与别人的项目来积累经验,学着如何申请项目、如何发表论文,再到自己发表论文,承担项目。”再次,做科研也需要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框架的设计、研究基础的积累、研究思路的明晰,都需在项目申报前期早作准备。“其实做研究,选题很重要,这决定你的研究方向,然后就是整个研究过程的设计,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调整思路,因为做实验的时候存在很多未知数,我们只能一步一步地排除错误的研究思路,不断接近正确的道路。”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施一谦虚而低调。他说,科研需要好的大环境,自己幸运地赶上了科研氛围日益浓厚的好时期。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成功地做好了某件事情,却没有享受到过程的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做这件事时并不快乐。就像读博做科研这件事,很多人觉得很枯燥并做得很辛苦。但是对于施一来说,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很享受科研的每一天,因为有兴趣,所以乐此不疲。”或许正是因为享受这份快乐,施一的科研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想家想亲人,也想小伙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从高中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施一,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攀登了一次次高峰。施一觉得专情于自己梦想中的事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 “科研本身是很枯燥的,一个大一点的课题所需时间短则半年,长则数年。但是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各种逆境都是暂时的,只有奋发图强,才能战胜困难。只有当我们战胜困难的时候,才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乐趣。”施一想起在求学路上的点点滴滴,依旧坚定地说。 当记者问他“想不想家”时,施一觉得挺对不住父母的,因为远在他乡,不能好好照顾他们。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也会想起家乡的小伙伴,想起培养他教育他的老师们,想起在人生路上帮助过他、鼓励过他的许多亲人……“我是宁海人,我始终没忘记,爷爷奶奶从小就跟我说,长大后要为自己的家乡作贡献,我一直记得。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动宁海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 对于未来,施一也有着太多的规划和设想,不过不变的是,在科研道路上,他仍将执著地走下去……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