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高山上的“引路人” |
——走进黄坛镇双峰学校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4-10-30 09:31 |
宁海县黄坛镇双峰学校位于甬绍台三地交界处,坐落在离宁海县城25公里,海拔600多米的高山上。空旷的教学楼诉说着学校曾经的辉煌,据老校长胡大红介绍,双峰学校原本是双峰乡中心学校,是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学生人数达到了500多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村子里一些年轻力壮的村民走出大山,去外面打工,有的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纷纷迁移至山外,学生逐渐减少。近日,记者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这个仅有9名学生,4名教师的乡村学校。 特殊平台打造“全能”教师 记者走进学校时,发现操场上晒着谷子,不见人影,打听后才在一侧教学楼的二楼,找到了正在上课的孩子们。记者看到,整个学校9名学生只用到了学校的三间教室,一间是幼儿班集玩耍和教学为一体的教室,另外两间是小学课堂教室。 在一间教室中,分两排坐着3名学生,男生娄伟的形体与周围同学有差别,并且他不像旁边的同学那样听老师上课,而是低头自习。事后了解到,这是一个混合班,正在上的是五年级的语文,而娄伟今年才读三年级。执教20多年的章卫兰老师说:“最初用这种方式上课,我很不适应,现在好多了,而且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少。” 这几年,章卫兰都负责高段的语文和低段的数学,这学期一位老师调岗后,她还要教学生们的英语。对于如此跨科目的教学,章卫兰既自信,又很无奈。她说:“我以前是教初中的,英语也教过,但到小学教书后英语就荒废了,现在我一边自学,一边教学生。” 章卫兰是从双峰学校毕业的,所以对这个学校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她很喜欢教书,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给这里的孩子。即便几年前自己的女儿去外面读书,她也未曾放弃这里的孩子。“在这里教书,我并不后悔,就是觉得对女儿亏欠太多,没有尽到一个妈妈的责任,有时候女儿生病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不能立刻赶到她身边。”说起女儿,章卫兰眼里饱含愧疚的泪水。 和章卫兰一样,杨少华老师也身兼数门课程,除了手工课,她还负责给幼儿班和一年级的孩子讲故事、读课文。此外,她还身兼二年级语文和全校的音乐课。 一晃四十年坚守是一种力量 在双峰学校坚守了40多年的老校长胡大红见证了这里的历史变迁,尽管有很多机会可以去更好的学校任教,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但凡有能力的村民,都想方设法将孩子送下山,留下的孩子各有各的难处。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对于这些年龄偏小、家庭贫困的孩子来说,双峰学校是唯一能够接受教育的地方。”胡大红介绍说。事实上,在学校的发展中,也曾考虑过合并到他校的问题。但除了双峰学校,离这里最近的小学,也有30公里的山路。一旦这所学校停办,这些留在山里的孩子就有可能面临辍学。为此,胡大红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为孩子们留在这里甘愿当一盏指路明灯。 有的学生离家太远,就住在学校的宿舍内,胡大红放心不下,干脆自己从家中卷了铺盖,担当起了宿管老师的任务。目前住校的学生只有一个,而胡大红就住在该学生的对面。他说:“如果我不住的话,就是学生一个人住在学校,那样可不行,放心不下。” 胡大红今年快60岁了,即将面临退休,但是他说只要学校还需要他,他就会继续留在这里提供帮助。40年来,胡大红用爱的雨露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不少从这里毕业的学生考进大学,使得胡大红充满了自豪。“有2名考上北京科技大学,考上其他大学的就更多了。曾经有一个学生,他的珠算比赛成绩甚至比镇里的中心小学学生还要好。” 小小学校充满不一样的乐趣 今年新学期,学校迎来了两位新老师,其中一位便是接替胡大红的新校长叶福参,他还带着自己的孩子就读双峰学校。 对于比小班化还小的教学,叶福参表示具有挑战性。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给学生们增加新的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决定尝试采用更适合这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去不一样的知识,用创新的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叶福参介绍说,他尝试加入国学、书法这些内容,还会加入一些中国古代传统的知识,加入一些生活教育,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吃的,做手工,去野外学习实践。 午休时间,记者看到,在幼儿教室中,孩子们在尽情地玩耍,教室里的录音机在播放《论语》。12点20分,叶福参集合了9名学生,准备给孩子上书法课,每天中午半个小时的书法课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下午,叶福参又和章卫兰老师带着孩子们去野外写生,记者离开的时候,还能听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如今,像这样的袖珍学校能够保存下来,相关部门和老师都做出过很多的努力。原黄坛镇双峰乡人大主席俞广才介绍说:“这里是欠发达地区,会有一些扶贫项目,我们把这里扶贫的项目资金大部分投放给了学校。”黄坛镇教育管理办公室的叶元友表示:“如果把双峰学校的老师放在全大市,他们可能微乎其微,平凡得很。但对于当地而言,这些老师撑起了这所学校,他们是孩子们的希望。” 记者手记 在村里走访的时候,记者碰到了学生家长陈银芬,她的一儿一女原先在城里上学,回家种桃树、香榧后,把子女都带回了双峰学校。她告诉记者,双峰学校老师给家长的印象就是两个字:可靠。 这里的老师,有很多理由可以下山,到其它条件更好的地方去任教,但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守”,为学校坚守,为学生家长坚守,为这批留在山上的孩子们坚守,他们的坚守架起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桥梁。双峰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未来哪怕只有1名学生,老师的承诺依旧不变,仍然会坚守,让山里的孩子同样受到好的教育。在双峰学校的四位老师眼里,比工资更丰厚的是学生们的进步,比荣誉更闪耀的是学生们的爱戴。 (记者方景霞通讯员葛主铨)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