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回忆 |
文/金烈侯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7月27日 09:22:59 |
清光绪县志上有一幅宁海县城图,城墙围成椭圆形的。东西两端城墙窄短一些,就在它们的中间各造起一扇城门,地图上管东边的叫“靖海门”,西边的叫“登台门”。而南北两腰的城墙却宽长,就在它们的中部分别造起两扇城门,地图上注明南边的叫“迎薰门”和“登瀛门”,北边的叫“拱辰门”和“望阙门”。这东西南北的六扇城门看守着大约十多平方公里的小县城。老家的人依次分别称之为“东门”、“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和“大北门”、“小北门”。即便是老宁海,也很少有人知道地图上注明的那些文绉绉的名字。而习惯的称呼却成了老家人的认同。当今六扇城门早已经荡然无存,这“东门”、“西门”、“大北门”、“小北门”等称呼却成为老家县城的主要地理标识。那个时候,说我是“东门人”,就告诉对方我大致上住在何处。“东门”不再是指地图上的那个“靖海门”,而是指一个区域。老底子,从现在城关医院附近的塘头到“大北门”有一条似玉带的河流,笔直、似弦,而以“靖海门”为中点,大南门和大北门为两端的城墙构成了一大段圆弧,东门的区域就在这弦和圆弧所围成的弓形之中。所说的东门人也泛指住在这个区域里的人。共和国成立后,在这个区域中建有五个行政村。每个村的村名都有来头。杨柳村那是因为它正依偎在一棵柳树旁,春浪桥畔这棵古老的杨柳树,正好站在进入杨柳村主要通道的口子上,这条通道现在就叫杨柳巷。桃源村则是因为宁海闻名遐迩的桃源桥正好在它的身边而得名。白石村更有意思,在村口古老的一口大井旁边,卧坐着样子活像一头猪的白石,光滑晶莹。关于这头“白石猪”的来历,还能说上一些故事和传说。那么花楼村呢,那不用解释,是因为在快出东门的位置上建有一座花楼殿,后来我在县里的文史资料上看到,这是东门人为了纪念一个姓田的好官而立的一个庙。那东镇村正好被杨柳、桃源、白石、花楼围抱在胸前的部位上。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办过高级合作社,那时有“东方社”的美称,“东方社”竟囊括了这五个行政村。那“东方社”的社员们也就都是东门人了。 我每次回到家乡,徜徉在这属于东门人的每一块土地上,总是要想起许许多多的往事和许许多多的故人。 塘头,可以说是东门区域的一个入口处,它位于东门地区的南侧。作家薛家栓先生在他的《缑城记忆》中写有一篇“塘头忆旧”的文章,我读过,写得十分真切。我每次在这里徘徊的时候,总是要看看一口井,而心中总是要想起一个人。 这口井,叫“塘头井”,处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边沿下的一个小天地里,井圈用石块围成,褐色的。看上去它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老井了。由于所处的位置接近南边的溪流,水源充足,井中常年盛满从地下渗透出来的泉水。井边生长着古老的树木。我小时候,这个样子的树木随处可见,在南门外,森林似地生长在也是被鹅卵石覆盖的溪滩上。直至近年,我方知这种树木学名叫“柘树”,这种树的果实像元宝,一个个连成一串,于是小孩也称之为元宝树。看到这井,以及人们在井旁汲水提水,那忙碌、欢快的情景,我就想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句俗语。也觉得有人把大地比作母亲真有他的一番感悟,这从大地渗出的水不正是她的乳汁吗? 这个人,就是桃源村人,因而也是东门人,我叫他常顺叔。他正好住在井边路旁。他常年挑水卖水,这水就取之于“塘头”的这口井。说他“卖水”其实不妥,他卖的是他的力气。他住着的这一小屋还真的有点像一个处于东门区域入口的门卫室。解放初,常顺叔做起了桃源村的第一任农会主任。好像还兼任民兵队长,因为我曾经看到过他的脊梁上背着一把带红缨须的大刀,而背大刀的仅他一人。到“文化大革命”时,我依然看到他还是住在东门区域入口处的“门卫室”里,还曾看到他在桃源桥畔卖草药。我很纳闷,常顺叔怎么没有享受到土改的胜利果实,还住在这间小屋里?难道常顺叔犯了什么错误,今天才落到在这里卖草药?再过了好几年就看不到他了,更不知他住在何处。不料十多年前到桃源村公墓扫墓时,却看到一块墓碑上写着他的名字,他的墓正好在公墓的入口处。在这里安息的全是桃源村的故人。常顺叔依然把守在桃源村的村口,恰如公墓的门卫。正好他的大女儿也在祭扫她的先父先母,我的纳闷才得到舒解。原来常顺叔担任农会主任的时候,以身作则,与人为善,他说我家有房屋,胜利果实还是让没房屋的人去享受吧。东门地主多,做长工的也多,做长工的觉得这里有活可干,又带来一些短工,这些做长工的,打短工的都不是东门人,几乎全是来自周边山区的“山里人”,在“东门”哪有属于他们的房屋。后来长工短工们不但充分享受了胜利果实,而且从此之后就在东门生儿育女,成了新一代的东门人。相当多的还成了这个地区的积极分子和活跃分子。而常顺叔这样本生本土的东门人做了一阵子农会主任之后就让位给他们,自己重操旧业,卖起水来,以后有了自来水,没人再买他的水了,就不得不改行卖草药。在东门,像常顺叔这样肯吃亏,憨厚得有点傻又有点可爱的人有很多很多。 正是从他的家门前走过,便进入了东门区域了。 路,鹅卵石的路,几乎把整个东门区域的家家户户连接了起来。只要走完了一段鹅卵石铺就的路,就一定能到达亲友和熟人的家门口或你想去的目的地。从这里开始向东就是一条笔直而宽阔的鹅卵石路。路的左侧是天主堂,右侧是仁慈堂。当走近了一棵高大的每年都生长有金黄色的杏梅的梅树时,就看到那头“白石猪”卧坐在井旁,好像一边在听着井边人叙说发生在东门一带的新闻趣事,一边又看着他们使劲地干活,吊水、挑水、洗衣、捣衣。这口至今不知该如何称呼它的井正好与“塘头井”对称,而且它们的形态有着惊人的相似,就像一对孪生姐妹。“猪”与井的那边已是属于白石村的地盘了。这头“猪”还几乎成了一个城市的标志。因为起于这块白石,向北又是一条笔直而宽阔的鹅卵石路,一直延伸到尽头就与宁海中学大操场衔接了。笔直的一条路,又似一条弦,这条路叫蔡家巷。桃源村和杨柳村就夹在玉带河与蔡家巷两弦之间,是一块长方形的平坦的土地,中间一段称为东大街的是两个村的分界线,河的那边是县城的中部腹地,而蔡家巷的东侧就是白石村和东镇村。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