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籍英烈护海疆 热血丰碑山河永记 |
http://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5年08月28日 08:09:39 |
图为朱学勉烈士的家书影印件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县共有2000余名热血男儿在抗敌战场和支前中牺牲或失踪,他们或是在县域境内抗击敌寇,或是在全国各地参加前线战斗,亦或是前往境外参加战争……如今在县内,也有一些为纪念这些抗战烈士而建立的设施,城区众多道路中以人名命名的道路不少,少有人知道名为学勉路的路名正是为了纪念我县的抗日英雄朱学勉,而学勉路也是城区唯一一条以抗战烈士命名的道路。 朱学勉1942年在诸暨抗击汪伪军战役中牺牲,时年33岁。他早在18岁到上海务工时接触到进步思想,并在业余时间创作揭露黑暗现实的杂感和小说,文章得到民主战士邹韬奋注目。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朱学勉赴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他受组织分配回浙江工作,他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团结爱国进步人士,积极领导工农群众,在广大青年中掀起抗日热潮,并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发展地下组织、保护已暴露的共产党员等工作中卓有成效。 说起宁海的抗日战争英雄,市民最先想起的就是孔墉烈士。如今城外连头山上孔墉墓道与当地青山绿水相映,让人尤忆先生之凛然正气。孔墉在1939年抗击日军战役中中弹,因伤重被俘,寇知其为上官,逼供军情,但铮铮铁骨的孔墉毫不畏惧,破口大骂,寇大怒,用刺刀直刺胸腹,血流如注,孔墉不死,又大骂之,群寇终大怒,共刺孔墉头额,遂壮烈殉国,时年49岁。 孔墉18岁考入杭州高等学堂师范科,时值孙中山先生创建同盟会,深受影响。辛亥革命后,孔墉投奔浙江临时都督童保喧,为光复杭州出谋划策。后因时局变化,孔墉在从政中虽有建树,但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并在杭州落脚后开医馆行医救人。1935年,孔墉出任江苏省八区(今连云港市)专署秘书长,并在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后在日军大举进攻苏北的严峻战况下,仍奋勇抵抗极力突围。 参加境外战役的烈士中,牺牲在中缅边境的远征军烈士詹若槐就是其中的代表。詹若槐1919年出生于西店镇望海村,1942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17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大举南侵,中国西南对外的陆上交通线被切断,中国派远征军陆续入缅作战。詹若槐被分配到远征军第一路第五军第200师,任辎重团少尉排长。1942年2月底,日军进逼缅甸仰光,远征军配合英军予敌以重创。1942年4月初,日军切断远征军后方联络线,迫使远征军退入国境和印度。大部分远征军突围后奉命撤往印度,第200师突出重围退回云南,在越过中缅边境的野人山时,詹若槐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23岁。 “出国远征,家门光荣。此去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不获全胜决不生还!”这是詹若槐家书中的话语。抗战八年,我县走出的抗战勇士,不论他们身处何地,但都因一颗同仇敌忾的卫国战斗之心,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用生命筑起抗战胜利的丰碑,而他们也在那段让人铭记的历史中镌刻下姓名,永垂青史。 (记者胡琦见习记者曹维燕) |
录入: 袁慧敏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背景色 】 【大 小 默认字体】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