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创新驱动转型 专注成就卓越

——建新赵氏集团,民族汽配行业的一颗新星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3月22日 08:15:27

  放眼世界深耕汽配产业

  “成为世界级科研领先的汽车零部件提供商。”这是赵肇丰接班后提出的企业发展目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公布了将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战略,汽车工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建新开始进行战略上的调整,有意识地加强和中高端客户的合作,积累技术储备。

  在建新看来,低端车型过于依赖低价竞争,主机厂技术不强,导致新产品开发时,技术更改频繁,研发过程中浪费大,成本高;而且,由于产品价格不高,对零部件价格相应敏感,采购不稳定。另外一方面,主机厂往往整车销量不稳定,在生产计划与人员稳定方面,对零部件厂家不利。

  建新的目标客户是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神龙汽车等主机厂。这些企业看重的正是建新在产品配套技术研发、品质、服务方面的优势,而建新则在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逐渐取代进口产品,并为布局全球市场打好基础。

  在赵肇丰心里,建新的最终目标是成为全球汽配产业的积极参与者——构筑扎实的企业技术研发底座,和全球性的汽车主机厂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在开发环节提供更高层次的技术研发合作。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新一路深耕,业务范围沿着汽配产业链核心环节一路扩展。

  2007年,建新成立宁波底盘系统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底盘行业。

  2008年成立建新赵氏集团有限公司。按照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的思路,按照产品板块成立子公司,做精业务。

  2012年,成立成都和沈阳建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2013年,成立宁海建新胶管有限公司和建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2016年,成立宁海建新天窗系统有限公司,开始角逐欧美企业占据绝对垄断地位的天窗市场。

  经过多年布局,如今的建新已经形成了战略业务(如密封条)驱动、核心业务(如减震件和底盘系统)发力、新兴业务(如亮条和胶管)培育、潜在业务(如天窗、电控、铝压铸)储备“五位一体”的业务格局。

  同步研发占据技术高点

  “没有技术,是客户挑我们;有了技术,我们才可以挑客户。只有源源不断的新血液注入才能带给企业持续发展的新活力。”这是赵肇丰对技术的态度。

  建新每年都会投入巨资用于新产品开发和购置最先进的检测、试验装备,甚至占到年销售额的10%以上。建新不仅是国内唯一一家汽车橡塑产品性能测试数据得到国际汽车厂家认可的民营企业,还被浙江省列为实力型汽车橡塑零部件研究开发基地。

  “我们现在研发出来的产品不需要拿到国外去检测,实现了与汽车主机厂的同步研发,不但节省了成本,而且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提高了开发的成功率。”总裁助理陈春学告诉记者。

  建新的研发团队的力量和研发队伍建设,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2015年、2016年,建新继美国公司后,又成立了欧洲、日本研发公司,建新目前拥有近400人的研发团队,目标是至2018年各类研发人员达到500人,其中海外工程师达10%—15%,10%—15%为国内硕士、博士。“我们长期聘请上海交大专家为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还将国内的科技研发人员分期分批派至国外分公司与外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升国内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建新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6年,建新开发成功奥迪A6L轿车密封条,成为国内唯一能研发、生产高档轿车密封条的生产厂家。2007年,建新成为继上海大众之后国内第二个能对关键底盘部件进行全套性能检测、试验分析的厂家。2011年,建新打破了外资或合资企业的行业垄断,成为唯一一家自主研发的副车架得到一汽大众、上海大众认可的国内企业。2016年,建新新启动的天窗项目与神龙汽车签订了开发协议,有望在2017年实现批量生产。

  面对成绩,建新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面向未来,建新计划建设面积超千亩的“建新工业园”,打造“百亿企业”,并制定了下五年发展战略——“以国际化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为导向,打造全球研发系统,建立全球供货基地。”

  关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集团总裁赵肇丰坦言:“我们提出的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国际化模式在中国零部件行业中缺乏标杆,所以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目前看来,我们还没有出错。我希望我们的努力是众多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