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竹匠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9月04日 09:21:36

 

  3

  在我初中毕业的那年,父亲调至横坑供销社,收购站里堆满了扫帚、畚箕、稻箩等竹制品,这些都是当地山民加工后供销社收购的。生活在山里的村民,多多少少都会一些竹器活,大多是制作自用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比如用来装盛肥料的粪箕、担载稻草和蔬菜的挑箕、晒垫、竹篮等器物。精细的竹器那就非“篾作老师”莫属了,他们都是经过三年徒弟四年半作后出师的,经验丰富,动作娴熟。稍上年纪的人都知道热水瓶的外壳是竹制成的,一根根如线的竹篾编织而成,现在,这样的热水瓶壳早被铁皮或塑料制品所替代了,早年生活中的许多竹器品只能在电影电视里才看得到。

  供销社请来的“篾作老师”是黄坛大塘山人,我不记得他名字了。四十岁光景,个子不高,眉清目秀,可惜他的腿有病,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他手艺相当高超。今年,我家的老屋被通知要拆迁了,那日爬到阁楼上去,看到一些篾器,筲箕、簸箕、米筛、篾席、米箩等等,这些存之不用,弃之可惜的篾制品,都是他当年给我家制作的。

  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他被指定制作簸箕、竹筛和筲箕,以销往宁波、上海、舟山等地。簸箕恐怕没多少人晓得的,也是竹篾编的,圆形,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密集无缝,主要用来清选粮食,把粮食放在簸箕内上下颠动,可扬去糠秕等杂物,也可用来晾晒食品等。竹筛,篾条制成,圆形,类似簸箕,不同的是有许多细密的小孔,其用处也是清选粮食,通过来回摇动,把细碎的东西从小孔里漏下去,粗的成块留在上面,如筛米筛面等。筲箕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淘米的,另一种是用来盛剩饭的,宁海人叫“冷饭筲箕”的便是这种东西。

  这师傅偶尔也会给别人做“篾席”,夏天睡篾席,那是必需的,上了年纪的人都睡过,随着空调进入家庭,篾席在生活中渐渐淡出,现在的小孩恐怕不知篾席为何物了。

  起初,我的注意力不在于竹器上,只觉得他的制作过程新鲜好玩。他手里握着一把形状特别的篾竹刀,腰围皮裙,把经过裁截的竹子整株剖开,只听到清脆的咔嚓声,竹节被节节剖裂,再由一变二,二变四,数刀下去,一株竹子就会变成所需的宽细竹片。再经过剖面、切丝、刮纹、打光等工序后,即可编织竹器了。

  在这些工序中,劈篾的难度较高,一条竹片,就凭一把刀可以劈成四层或六层,甚至八层。只见他右手拿刀,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夹着竹条的头,刀刃就直接劈进去,每逢劈到竹节的时候,由于竹节较硬,右手稍微用力顿一下,刀就过去了。一条竹片的竹节由密到疏,竹肉也由厚至薄,所以,劈篾的刀法犹如毛笔在宣纸上行走,时疾时缓,时轻时重,刚柔并加,抑扬顿挫,尽显其中。

  竹是直性的,劈成的篾是否匀称关键看第一刀,因为他下第一刀时根本就不看刀刃的落处,只管与别人聊着天,而我总是担心他厚此薄彼,我常常把刚劈好的两片篾拿在手里仔细比较其厚薄,但是凭肉眼几乎分不出哪片稍微厚一点,哪片稍微薄一点,可见,他的刀功已至炉火纯青之境地,旁人的担心,也只是杞人忧天了。

  无论是篾片或篾丝,在编织竹器前都得经过打光这一道工序,一条木凳上钉一把长长的形似铡刀的刀片,刀刃朝上,刀刃上刻有许多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凹进去的模型,师傅坐在凳边,待打光的篾片或篾丝堆放在边上,顺手取一根,放在所需的凹槽中,左手大拇指按着一块厚实的牛皮条压住竹丝,右手一拉,“咝”的一声,细白的竹屑从他的左手下飞卷而出,每拉一下,他都要看一下是否达到所需的粗细或形状,待成形后,把打磨好的这一头交给徒弟,徒弟接手后就拉着竹丝往前走,一整条竹丝便在刀刃与牛皮之间经过,发出一声绵长的“咝”音。一根竹条要经过数次打光才能成形。与竹丝不同,打光篾片则放在刀刃上的平面处,只需把两面打磨光滑即可。最后,把打光后的竹丝、篾片放在锅里煮上半小时,如此做出的竹器就不会被虫蛀,增强韧性,经久耐用。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