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让古建筑“内外”兼修 重焕生机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09月25日 08:56:39

  3

  保护古建筑不仅在于修复建筑物本身,关键还在于“活态传承”,保留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使古建筑“活着”,充满着生命的朝气。

  始建于北宋的清潭村拥有着重教尚礼的世袭耕读文化,有1400年历史的东岙村展现的是航帮儒商文化,龙宫村里传承着义行天下的义文化,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古文化,赋予了建筑不同的灵魂,让身在其中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引导。为了使这些古老的建筑带着历史的精神驻立于世,我县突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坚持“一村一品”原则,对18个乡镇(街道)的古村落及文化进行全面调查、搜集、记录和保存,按照“一村一档”方式,创新引入“微视档”影音等信息化技术,形成文化数字档案库,展现古村落里建筑的文化之魂,讲述乡愁故事。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古村落文化建档30余份,深入挖掘并记载传统特色古文化近10种,横跨唐朝至今上千年历史。

  非遗传承课堂

  多元化延续古习俗,是实现活态传承保护的另一模式。我县通过建设非遗传承基地及培育传承人,开办古村传统技艺、风俗艺术等培训班,同时,选派并依托民间传承讲师,义务开展“走读宁海古村”非遗课堂下乡。目前,已建成非遗传承保护基地10余个,涵盖包括平调刷牙、十里红妆、泥金彩漆等国家级非遗在内的10余项民间技艺习俗,培育耍牙艺人薛巧萍等活态传承大师近10人,开办古村落传承培训班30余次;民间传承讲师实现“走读宁海古村”全覆盖,自2015年底启动以来,已开课百余场,涉及非遗项目60余个,参与人数1万余人次,其中青少年2000余人次。

  4

  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开发是将古建筑与时代融合,重焕生机的重要渠道。

  我县引入的“智慧文保”系统就是运用了新科技将文保与宣传相结合,游客只需通过手机微信扫一扫,该处的基本介绍、历史演变、图片等信息就会跃然眼前。同时,公众号上还有“我的位置”选项,通过“文博地图”,除了能实时定位所处具体位置外,还具备导航功能,能引领市民步行、骑行、公交或自驾前往目的地。既能为群众参与文物保护提供途径,又能促进文物地的旅游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在民宿内举办非遗传承课堂

  为了合理开发古建筑的旅游资源,我县在尊重保护古建筑、古习俗文化的基础上,将闲置或被挪用的古宅等传统古建筑,通过村集体协商整理后统一设计改造,融入静吧、手工艺作坊、主题民宿、文艺展览中心等现代元素和新理念,在保留原有文化特色及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恢复其居住或商业功能,既防止房屋快速老化,又在经营中吸引游客,留存历史文化记忆。比如,依托山洋古村红色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试点打造红色主题民宿,在民宿打造中保留原有革命古朴元素。截至目前,我县已开发基于古村历史记忆的主题民宿10余家,接待入住游客上万人次,营业额飙升。并于2016年9月初入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文物贴上“二维码”

  同时,为避免过度建设,我县将新村和旧村设施分开,一方面保护旧村原生态和非遗文化,挖掘旧村历史文化价值,开发旅游特色资源,另一方面做好新村规划整治,并完善主要承载古村旅游服务的食宿、商店等各项设施,避免古村因过度建设而破坏古朴氛围。如,龙储古村分龙潭和储家自然村,龙潭整村开发依托原生态和石头房屋资源,储家主要新建商店、食宿等配套。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