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宁海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宁海新闻 正文

长街走书:深藏在山隅海陬的曲艺传奇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10月30日 10:08:48

 

  艺人:行走在乡间的吟游诗人

  胡林凤天生是个唱走书的料。今年已经72岁的她看上去只是个慈祥的农家老太太,但是一谈起走书,她的表情就会变得非常生动,时而来段温婉的唱腔,时而面容肃穆踏起方步,时而又摇头晃脑扮起小花脸。“我唱了一辈子走书,现在还有很多人打电话要求我去唱,如果身体吃得消,我会一直唱下去。”

老艺人胡林凤

  12岁起,她就在家乡附近的大湖村越剧团唱戏,饰旦角。那时候,说起大湖的“林凤旦”,在长街一带非常有名,四里八乡的乡亲都知道。结婚后,她陆陆续续有了四个孩子,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唱戏,常年带着孩子和剧团一起奔波,过着四海为家的生活。36岁时,因为身体发福,她又开始唱生角。多年的唱戏生涯,让她对传统曲目中的每个角色都非常熟稔,表演起来惟妙惟肖,这也是她的走书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我是28岁开始学走书的。那时候,宁波城隍庙的姚余娣(音)女先生下乡到象山讲书,我就是跟她学的。我小学毕业,能认字但不会写,可是一本戏看几次就能学会。”谈起走书,胡林凤认为天赋非常重要。虽然跟先生学习的时间不长,但是她很快学会了《白鹤图》《反欧袍》《金龙鞭》《七星剑》等传统书目。

  “文书唱华堂,走书唱农庄”,和剧团演出相比,走书更加草根。乡村的祠堂、道地,甚至小店门口的开阔地,都是表演走书的场所,随便搭一个简易的台子就能表演。

  “在农村,走书一直都是很受欢迎的。我从宁海开始唱,后来到处都去唱,近的三门、象山,远的沈家门、绍兴,在三门就整整唱了七年。”谈起走书的往事,胡林凤最得意的是在天台的经历。有一个村庄,挽留了她一个月零三天,直到她把所有会唱的书目全部唱完还不肯让她走,她只好找了一本连环画,连夜现编一个书目出来。

  在宁海,自从80年代电影、电视开始普及,流行歌曲、跳舞开始在年轻人中流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选择,走书也就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但是在很多偏僻的乡村,走书仍然是最受村民欢迎的文化活动,一则是因为走书表演只有一个艺人,一两个乐师,和请一个剧团的费用比较起来非常低,几户人家分摊一下就可以了;二则走书是一种本土气息非常浓郁的曲艺,艺人唱一段,说一段,相当于用本地方言再翻译一下唱词和故事情节,比起电视节目的普通话和越剧的新昌话,更受农村群众尤其是老年听众的欢迎。

  “宁海有时候会邀请象山人来唱走书,但很多人都说听不懂。我则是在三门走书用三门话,在天台走书用天台话,一定要让当地人听得懂。”多年来,胡林凤就一直过着这种走村入户、四处漂泊的生活,每年只有农忙割稻的季节才回到家乡长街合宁村。

  在中国的传统中,民间的道德共识很多是通过曲艺的方式来构建的,行走在山隅海陬的民间艺人就像一个个吟游诗人,给穷乡僻壤的人们带来难得的文化生活,也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很多孩童都是在看戏听说书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英雄故事、家国情怀;一个个传唱千年的故事传递的都是非常积极的价值观——孝顺、忠诚、慷慨、牺牲……

  长街走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扮演着这种角色,而作为走书艺人,他们会成为最后的吟游诗人吗?

责任编辑 袁慧敏     稿源 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