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 糍
- www.nhnews.com.cn 宁海新闻网 2017年12月11日 09:28:28
-
麻糍粉碾好了,捣麻糍开始了,老老少少最开心的时刻也到了。我家和姨妈家的麻糍,都放在外公家捣,表弟、表妹们全部集聚在外公家。勤快的舅舅、舅妈早已做好了一切捣麻糍的准备,水缸水挑得满满的、镬灶间堆满了干燥的柴爿。饭蒸、蒸山、蒸衣洗得干干净净。大堂前捣臼、捣起头擦了又擦,堂前里面支起了面床(案板),小碗口粗的大擀面杖,放在面床上,切麻糍用的菜刀磨得锋快……
捣麻糍,大人们都有明确的分工:我父亲是厨师,上饭蒸,非他莫属了。父亲说:守麻糍粉要注意三点,一是水要放得适当。水放多了,蒸出的饭蒸花粘捣臼、粘捣起头,无法捣韧。水放少了,蒸出来的饭蒸花太硬,捣起来费力气,吃起来口感也不好。二是要拌得均匀,拌好的麻糍粉捏在手里能成团,丢到案板上能散开才算好。三是把握生熟度,没有蒸熟不行,蒸过度了也不行。父亲蒸出来的饭蒸花,就像是洁白的雪花堆聚在一起,抓一把放进口里,酥酥的口感特好。放在捣臼里捣,软硬适中,越捣越韧。
在灶间烧火的是老外公。外公年纪大,冬天夜里又特别冷,让他坐在灶间,可以取暖。小表弟、小表妹们夜里感到冷了,也会跑进烧火间取暖,小口甜甜的,叫一声爷爷或外公,老人家尽享天伦之乐。红红的火光映在他脸上,一张张笑脸在他眼前晃动,这时的外公显得特别开心。
外婆生在清朝末年,赶上女人包裹小脚的年代,从冠庄来到外公家,生养了7个儿女。我大娘舅的女儿十多岁了,他们仍没有分家,外婆克勤克俭地操持着这个大家庭。现在儿女们聚在一起捣麻糍,她这位老当家的,是最操心的一个人。一双小脚楼上楼下,灶间堂前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生怕哪个环节没想到,哪件事没安排好。对眼前蹦蹦跳跳的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唠叨个不停:走路要小心、衣服要穿暖、麻糍要细嚼缓吞……她平时很节俭,只有这时,才会把珍藏着的红糖罐拿出来,咸白菜梗也挑最好的切,让大家夹着火热的饭蒸花、麻糍团吃个痛快。那时,老家还有句俗语,叫要吃趁面床(案板),意思是捣麻糍时尽管放开肚皮吃。
每次捣麻糍,出力气最多的总是大娘舅。他头脑聪明,力气大,干活利索,又特别能体贴人。在杏树村哪坵田里稻、麦长得大,哪块地里蔬菜长得好,不用打听就知道,那一定是大娘舅种的。他无师自通,没有学过木匠,造房子做家具样样都会。我父亲身单力薄,又不善耕种,在生产队劳动底分低,儿女们又小,家庭经济困难,能解囊相助的总是他。我家要建房子了,他帮姐夫、姐姐出主意,把各种费用开支压到最低。建房期间,他每天早晚都会来工地一次。早上来看是否需要人手帮忙?晚上来看工程进展情况和质量。母亲叫他进屋吃饭,他总是一句话,我不是为吃饭来的。
- 责任编辑: 袁银泽 稿源: 宁海新闻网